宫梳名篦 花开并蒂
——横林实验小学常州晚报小记者参观常州梳篦博物馆
11月23日下午,横林实验小学常州晚报的小记者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常州梳篦博物馆。
梳子,大家对它一定都不陌生,就是用来梳理头发的。而另一种两边的齿十分密、多的梳头工具,这就是篦。梳篦是常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已有1600多年,由于历史悠久,选料制作精细,素有“宫梳名篦”之称,是古代八大发饰之一。
在常州梳篦制造厂博物馆,讲解员刘伯伯为小记者们做了详细的解说。让小记者从形式、材质、历史、制作方面对梳篦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梳篦制作用料精良,制作过程颇为讲究,从开料到成品,一把小小的木梳需经历73道制作工序,需用传统工艺制作方法方能完成。历经雕、描、烫、刻、磨等工序,极其精细繁复,这是个细心活,更是个艺术活。接着刘伯伯带领小记者欣赏了各式精美的梳篦,大家深切感受到梳篦的设计之美。小记者还走进梳篦制作工厂,近距离参观了梳篦的制作流程。制造厂的老工匠师傅告诉小记者们,“梳篦从原料到成品共需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细心活,一丁点小的差错都会导致整个梳篦做废掉。”这正是精于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小记者们认真聆听,无不叹服工匠师傅们坚定、踏实、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部分小记者还在工匠师傅的指导下,拿起画笔,沾上各色鲜艳地颜料,专心致志地装饰着小小的梳子。当他们拿着自己亲手描绘的梳子,灿烂的笑容在他们脸上绽放。
本次参观活动,小记者们通过了解梳篦的历史、观摩梳篦手工艺制作以及亲自手绘等经历,深刻体味到梳篦工艺迷人的魅力,感受到了令人敬佩的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