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材分析 在一、二年级的四册教材里,最后一个单元都是“期末复习”,从三年级(上册)起,最后一个单元是“整理与复习”。从期末复习到整理与复习不只是名称上的变化,而且是教与学方法的变化。 整理是一种复习方法。中年级每一册教材里的内容多了,各个领域之间的知识技能、数学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需要通过整理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整理知识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学生整理,帮助他们组建知识结构。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先回忆全学期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的复习重点。 第107页通过大卡通和学生的讲话以及一幅插图,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先后学习了哪几个单元的知识?各单元主要学习些什么?重要的知识都理解吗?有没有忘记?重要的方法都掌握了吗?曾经发生过的错误都改正了吗?……通过回顾,使学生知道自己哪些内容学得比较好、哪些内容还存在问题,从而明确自己的复习重点。在学生回顾全学期的学习时,可以翻翻教材,逐个单元想一想,然后把回顾的主要情况在第107页的表格里填一填,或按表格的栏目说一说。让学生结合回顾学习情况,对老师提出一些建议,表达他们对教学的需要,有利于教师改进复习课的教学方法,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率。为了保证这一段学习活动的落实,教材在复习的第一课时安排的知识内容不多,只要完成第1~3题。 2.以一些容量大的、综合性强的题目带动对知识的整理。 教材中的第2题、第4题、第14题等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希望通过这些题的解答和计算带动对相关知识的回忆,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整理的目的。如第2题,在填表格时先读读表格里的两个数,再填入电视机和电冰箱的价钱,就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然后把四种电器的价格从高到低有顺序地排一排,复习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最后进行估计。这些问题把认识万以内数这个单元里的主要知识都提取出来了,学生在完成这些问题时,能体会到理解数的意义是关键。无论是读数、写数还是比较数的大小和估计,都离不开数的意义这个基础知识。又如第14题,先在图中涂颜色分别表示做裤子和做上衣用的布,然后让学生提出用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把认识分数这个单元里的主要内容都带出来了。学生在涂颜色时回忆分数的意义,还会结合分数的意义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在进行加、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也会联系分数意义思考,从而体会到分数的意义是这个单元里最基础的知识。 3.复习方法灵活多样,培养学生整理复习的能力。 本单元的复习题里设计了许多学习活动,各种学习活动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回忆整理,提高复习效率,另一方面还起着提高学生数学活动能力,指导复习方法的作用。如第4题是本册教学的乘法与除法的复习,教材把比较作为复习方法。在除法的四道题里,有些可以口算,有些需要笔算。在这些题里,有商末位是0和末位不是0的除法,有余数的和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刚好能被除数整除和不能被除数整除的除法等各种情况。教材通过“算一算、比一比”让学生明白哪些题应该口算,哪些题需要笔算;除法笔算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特别要注意些什么…… 4.注重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