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课题第二次论证会议精神
发布时间:2014-03-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missding

十月十五日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培训会议
培训安排:
十月十五日下午集中培训:
(一)湟里小学戴校长谈本校的课题研究工作。
(二)湟里小学张春方校长对第一轮论证进行全面的回顾。
如何写结题报告
课题的格式与内容比较有自己的见解。整体看下来,有部分报告感觉少了些什么,缺少一些深度。问题的关键出现在结题报告与研究报告的理解上。以至于在格式上有些不规范的地方,或成果提炼得不够好。结题报告一般来说,就是一个课题从制定方案到结题,主要是对研究的过程进行一个总结和梳理。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做了之后有怎样的成果,要说清几个问题,
(1)    你研究的是什么。
(2)    你为什么要开展课题的研究,立项的原因。
(3)    你是怎么来开展课题研究的。
(4)    通过研究,你到底取得了什么成果。这个成果既有学校取得的成果,也有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核心的成果就是研究的策略,得出的经验和做法。
(5)    通过课题研究,你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有了怎样的疑惑。
对应上述问题,结题报告有一个规范的格式与版块。
(1)    研究背景
(2)    理论思考: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理论假设
(3)    研究目标
(4)    研究过程和内容:重头戏,研究报告中的核心内容,怎样研究,取得了怎样的结论。
(5)    研究成果:从课题本身的成果,从学生、老师、学校取得的实质性的成果。如果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是最好。
(6)    问题与思考
结题报告与研究报告有区别。结题报告对于研究的过程介绍得比较详细。
结合课题报告进行实例分析。
为什么要研究:宏观的背景、微观的背景、现实的研究条件。
理论思考部分:第一块要进行概念界定,进行一个理论的假设,用什么样的方式,达到研究的效果与目的。保证不偏题。第三块找一找相应的可以应用的理论。开展研究有什么理论的依据,是否有理论方面值得肯定的。
研究目标:我们把它理解成研究任务。表述主要为要完成几个研究任务。对结果的描述。在哪些方面应该达到怎样的结果。
比如可以把目标定为三个:1.构建一个符合学校自身的资源。2.形成校本化数字资源的策略。3.校本化数字资源的应用策略。
研究的过程与内容:首先讲一讲课题组是怎样做哪些研究。第一阶段,着重研究什么内容,完成什么任务,我是怎么来完成研究任务的,方法是怎样的,最后说说自己研究的总体效果。每个阶段都应该有具体的做法与策略。对于课题组的管理与机制以及活动的方式与形式。
研究的内容:重点阐述,讲的就是核心策略。第二块就是写你是怎样开发校本化数字资源。另外标题与论述要符合。第三块要写应用资源的策略。资源有什么优势,有什么特点,我是怎样来研究的。这样应用策略的层次就高了。如果把过程写清楚,把资源呈现出来,策略总结得好,成果就是从课题本身总体上开发出了怎样的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经验。接着写学生的发展,老师的专业发展,最后学校的整体,氛围与对老师思想的冲击都可以写进来。
最后,课题研究还没有完,可能资源建得不够完善,针对性不强,在应用上局限于一些方面,另外一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好多课题为什么写不出来,因为他没做。叶澜的报告是后面三个子课题报告中精华部分,子课题报告都有相对应的研究的点,子课题的论文、报告与总课题报告相互支撑,将子课题结论汇总到总课题中才行。至少要有三到五篇省级以上杂志发表的论文,根据这个论文写课题报告。必须是针对你研究的课题来写论文。规定哪个内容由哪个研究成员来写。根据课题内容发表核心论文。
理论学习与培训、教育技术操作培训、通过实践应用的序列来写。保障的机制。
课题的名称出发,推敲课题要怎么做,在报告中用词要推敲。
(三)宋老师总结
我们的课题核心成员,工作态度好,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煞费苦心,这是值得肯定的。在二十多个结题报告中我们发现了精品,发现了值得学习的地方。这说明一点,只要用心去做,只要能进入教育技术研究的话语体系,我们有能力有水平总结出这几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
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是比较规范的,培训还是有效的。
每一份报告都有可以提升的空间和需要修改的地方。这一点给我们论证组留下了非常强烈的感受。经过第一轮论证后,征求意见后,有什么感受。很有收获,很有启发。
在二十多份的报告中,两所学校的结题报告被全盘否定,不值得论证。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结束了第一轮的论证。去看到第二轮的修改报告,其品质就不是原来的档次。两种话语体系,用哪一份比较好。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工作态度,才做得好。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其中行动研究的特征都没有。应该在报告中进行体现。
(四)沈主任:行动研究法
在实际操作中,基本是行动研究法。但没有规范地按照行动研究的步骤与环节在研究报告中进行反映。
行动研究通常是按四个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要循环。一个循环后再来一个循环,它的核心是反思。反思后不改进的话谈不上行动研究。按时间顺序就是有一条主线。是问题,是科学地解决问题。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我们教育科研中有许多问题,其中好多课题是研究背景,或不叫研究背景,叫问题的提出,但我们看不出什么问题,所以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第一个环节,怎么定呢?你的研究报告里面是不是有计划的内容,一般问题的症状是什么,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解决问题的对策是什么。问题的表现有哪些,再决定采取的研究的方法。有哪些表现,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观察法与调查法进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可以。
第二个环节是行动,行动是问题的过程,是方案的实施。确切地讲,是方法的运用,技术路线的实施。强调了技术路线。什么是技术路线斗争,把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用各种程序写出来。我们在行动中,具体是怎样做的。用什么方法如何去解决你的什么问题。
第三个环节是观察,观察这个环节是最丰富的,你在研究中积累的资料就是我们观察的内容,比如你对比的数据,比如问卷调查的分析,又比如案例跟踪的分析。可以对学生搞一次测试,通过研究,学生的成绩排名提升了多少,都是我们测试的试卷来观察我们课题研究的成效,课堂的改革可以从课堂听课老师听课评议来表现。另外从学生听课的反映来调查,如果缺少观察的数据或案例都不是研究。积累的数据或案例,更多地用图或表格来呈现在你的研究报告中间。
在你的研究报告里,观察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第四个环节是反思。计划内的策略的问题解决没有,没有解决,下一步怎么办。原因找出来没有,怎么找的,对策是什么。方案的效果进行小结,第二个循环应该怎么做,行动研究至少要两个循环。必须有两个循环来出现。
对于研究报告提出几个问题,好多老师在写研究报告时,研究过程下来后,必须要有研究的结果。客观地总结你的观察资料以结果的形式写出来。实验结果是非常客观的反映。研究结果后再写研究结论,研究结论是非常主观的。研究的成果是什么呢,在科研方面,往往体现的产生的教育的效果,比如说学生、老师、学校的发展。在写成果之前,一定要先写实验结论,在结论之前先写实验结果,最后写实验成果。研究报告要写得规范,写得有特色,最后,要回应,结果是不是回应到研究的问题中去。
(五)本次央馆课题的结题工作安排。
第一步,网上申报  
十月十五日前将中期评估材料上传并提交到江苏省电教馆。密码和用户名。研究内容与研究人员的变更与上传,中期评估材料。中期评估结论到电教馆拿。与陈佩尧老师联系。十月二十日前,完成一个结题的存档,存档表格要打印,现场结题时带过来。到央馆的网页里面进行的申报。结题变更的提交是越早越好。央馆通过后才能结题。
其它的材料可以到月底。(中期评估材料上传并提交;课题结题申报存档表,打印好后带到结题现场;其它结题材料是上传不提交,须由市馆审核后通知再提交;用户名与密码在月底上传发送给市馆陈老师。研究成果材料的提交定于十月二十五号,刚好是星期一)
课题结题的申请,网上提交时不要给省馆,不要按按钮。市馆会审核后到最后几天再上传。
结题材料要在十月底完成。还有一个时间是现场的会议结题,大致安排在十一月上旬。具体时间还要沟通确定。结题评定要按A等次填写,才能申报优秀级。
第二步,网上审核
第三步,专家审核
第四步,结题的材料带走
(六)庄主任发言:
关于结题报告,一定要按照结题报告的样式来认认真真地写好。阶段任务要做好。报告文字稿修改完善。工作要有思考与反思,要有借鉴,要静下心来把我们所有的结题的研究的东西展现在专家的面前。要从课题的实效上,从推广与借鉴上着手。要有自己的亮点。报告要有现实意义,要有针对性,问题从哪里来。研究就有明确的指向。落脚点要在促进学生与老师发展这一块。关注学生老师的成长,这个就有借鉴意义。信息技术对于校园文化建设。
关于现场结题,需要答辩。结题汇报不要读,要想尽一切办法熟悉课题,抓往提纲进行汇报。脱稿汇报。
有条有理,要清晰。版块式的汇报介绍。可以并列式的,可以是递进式的,最后是特色亮点强调。对成绩与问题了如指掌,怎么用智慧来淡化存在的问题。要充分熟悉材料的基础上,略带些演讲的意味。课题研究中没做到的,就不要写出来。
十月十五日明天上午培训:
(一)    各协作片进行第二轮论证
(二)    宋老师建议:
给大家一条建议,十一月上旬各课题组还必须完成几个事情,进一步修改结题报告,忍痛割爱,要博采众长,要生成课题结题目的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就不论证了,要进一步完善会议结题时所带的结题材料。规定要带什么,创新材料你想带什么。第四,要准备十分钟左右的介绍。
要准备答辩,有主答辩与副答辩,哪些问题要讲,哪些问题不要讲。按照要求做了再说,特别是PPT介绍,建议脱稿,报告中有的不要再介绍,不要照着报告读。我们介绍什么呢?展示资源库。老师是怎么用的,学生是怎么用的,就结束了。发表的论文什么的,材料上有,就不用介绍了。专门用一份文稿来介绍。
善意的建议,还有几个星期的时间执笔同志觉得有必要拿着最后想要定稿的东西再与宋老师互动一下。
第一组:前黄   宋老师  邵  瑜
第二组:横林   沈家平  吴小凡
第三组:湖塘   吴小凡  周  勇
第四组:张春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