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教师该怎么做?
发布时间:2014-03-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网络时代的教师该怎么做?

叙事研究——自我发展

横林实验小学 秦琳

经常看到,我们的许多老师把刚从网吧回来的学生狠狠地批斗一番,理由是充分而十足的,既耽误了学习,浪费了时间和钱财,又破坏了学校的规章制度,还可能玷污了思想。用心良苦的教师,总会想着从大局出发,为教育其本人,对学生谆谆教诲,而视上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无情的批驳,殊不知,这里似乎还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一、网络信息回避得了吗

21世纪了,这是个网络的时代。网络是虚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正在快速而坚决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思维,它所创造的价值是无限的,实实在在的。如今,网络已毫无争议地成为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的第四媒体。

新事物的出现,并不是哪位先知先觉的人所能预见得到的,也非个人所为,更不是某个集团的政治需要。总之,不论是春风细雨,还是猛兽洪水,网络都会像一张抑或千万张网,编织着我们,覆盖着我们。这就是说,学生利用学习时间去上网固然有错,但苦心的老师是否想过,网络时代到来了,对学生上网能否换一种看法去对待,对网络信息我们真的能回避吗?回避得了吗?我们又该怎么做?

二、分析原因,正确引导,更要管理得好

(一)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看网络

亲其师,信其道,简单地管理,一味地批评,不能从根本上真正地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破坏了学生对我们老师的信任。我们应该先坐下来冷静思考一番。

网络无过,但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无疑是大的。互联网的开放正与青年人渴望不受羁绊的精神不谋而合,它给人的视听感觉、求知欲的冲击是其他媒体达不到的。故而青少年学生义无反顾地投入,甚至如痴如醉,应当是可以理解的,但网络上除了真善美,还有暴力、色情等为人不齿的东西。内容的纷繁复杂,对尚未有十成是非辨别能力的学生,产生负面效应,使他们最终玩物丧志而下水也是正常的事。

但是,能不能因为打开了门窗会飞进来苍蝇、蚊子、屎壳郎,还有其他一些毒虫而紧闭门窗,甚至大气不出了呢?显然不能。网络仍在发展着,校园网络族队伍在不断地扩大,甚至于在我们学校内部已经出现了电脑小高手、小黑客。可以说,这是一种冲击,一种压力,也是一次挑战,如此,是强制学生断网吗?这无异于因噎废食,把学生拦在了丰富的知识宝藏的大门之外,而且不夸张地说,学校如果拒绝了网络也就拒绝了教育现代化;是听之任之吗?对于网络内容的繁杂与真假好坏,单纯的学生又哪能够分辨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面对这样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我们需要——

(二)普及,正确引导,更要管理得好

网络的重要功能是使得人类只有一个信息体,让世界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场,在这个新的领域,人们创造了一个新空间、新社会。这种超时空的以数字为表征的发展,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体验到,自己是地球村的公民,他们比历史上任何朝代的人身心更自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在电脑逐渐普及的今天,互联网的区域更是发展迅猛,年轻人才是将来网络的主宰者和操纵者。因此,为了年轻人,下一代,我主张网络当普及。

要注意的是,目前我们如何引导。

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大多数还是出于兴趣,或者说是感性上的盲目地认为好玩。作为老师应抓住这一点,可从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转变对于网络的观念,使其为我所用。

一是从网络本身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特点,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往正路上走。语老师可以发动学生到网上查优秀的作文、诗文鉴赏;政治老师可以紧扣时事新闻,让学生到网上查阅资料,对美伊战争发表看法,并写成小论文;外语老师可带学生进英文聊天室,看看外国人是怎样对话的,这有助于学生造句和口语表达的提高。总之,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对网络的一些错误认识是会得到根本性的扭转的,从而使网络成为学习的得力助手。

二是从外部入手,转移学生的兴趣兴奋点。学校可以通过办好第二课堂,多举行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通过参与其中,来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其人格。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于网络上存在的利与弊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是非善恶的识别能力。

正确得法的引导,再辅之以全面的管理,效果将更好。学校要联合社会、家庭,三力合一,先对学生上网的时间给出合理的作息制度,对爱网簇的成员要依据他们迷恋的程度,因人而异,达到规范他们行为的目的,最终使学生与网络的发展趋向良性。

三、教师也要给自己补课

在分析学生与网络关系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了,就目前来说,大多数老师对电脑、网络是知之较少。我们的观念应当改变,掌握电脑、网络知识的人并非计算机老师的专权。面对网络风起云涌的发展趋势,我们老师应当给自己补补课了,来充实一下,为了学生,更为了自己。有一桶水,才能倒出一碗水,不充实自己,一桶水终会干涸的。

只有从各个方面不间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师才会在更深层次上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自己的业务、心理、行为等种种素质,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获得全新的维度,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开门人、引路人、激励者乃至保护神。

可以说,互联网以其非线性网状信息结构为学习者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为新型的教育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它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平台,这是不必争议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我们的教育要想适应和超越当代生活,那种谈网色变、对上网学生视为异端的想法必须转变,那些仅作苍白说教的处理方式必须废除。让我们以饱满的智慧,带领学生昂首跨上网络教育的早班车。

 

20065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