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内容摘要】 教育部和各地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整合》占据了重要位置。本文结合课题的实践研究,对网络环境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活动过程进行了深入反思。 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活动。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及主题内容的探索研究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来贯穿始终。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来源、交流评价的平台和认知工具,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1、网络信息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部分。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计算机网络以其海量信息存储与共享,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它具有信息容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的特点,对于延伸感官、扩大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丰富的网络资源、独特的学习效果,方便的网上交流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为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发展构建了广阔的平台,发挥了其他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说,信息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富有开发与利用前景的资源类型。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是多样多样的,有学生的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作品展示、方案设计等;有教师的研究体会、指导方法、指导建议等。这些成果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网页的形式展示出来。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人分享的愿望,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喜悦、协作共勉。另一方面,在同一课题的学习实践中,学生采用的方法不同,对主题的挖掘程度、广度也会有所差异。通过网页的形式展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学习成果进行及时、多方位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和作用,有效地丰富学生学习的方法,最终利于学生取长补短。通过展示与评价,实现了学生的自主认知。 【反思记录】 有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占领网上虚拟世界的阵地,以健康的内容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网络可谓是一个资源的大海,学生在网上探索,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指引,学生只能在网络中盲游,很快就会“淹没”其中。设计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组织筛选和收集有用的学习资源,解决相关问题。既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可以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负责任地使用网络资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 (1)网络信息资源不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唯一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网络信息资源做支撑,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因为信息资源只是一种现成的资料呈现,不能让学生通过直接探究获取资源,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单纯的网络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远离实际的自然情感,社区背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不利于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失去了意义。因而笔者认为,网络信息资源不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唯一资源,应该更多地和其他课程资源共同开发使用。 (2)网络环境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防止教学评价的片面化。笔者发现,很多的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对任务完成结果或作品的评价,忽视对学生活动的评价;重视对“成品”的评价,忽视对“半成品”的评价;重视对优秀结果的评价,忽视对一般结果的评价。实际上,很多的问题往往存在于学生的活动之中,学生不能完成任务或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是由于在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操作上存在困难,更需要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可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贯穿始终,防止片面化。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