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习俗”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组织学生调查,让学生了解家乡中秋佳节的来历、传说、诗词歌赋、月相知识、月饼的发展和变化,以此了解家乡生活的变迁。培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设计 二、活动过程: (一)以学生的兴趣作为活动的着眼点,制定研究活动的计划 此阶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确定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并引导学生集中感兴趣、有意义的问题来研究,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目的性。由此制定出本次活动的计划。 1.针对老师提出的“对中秋节你们有哪些了解?你们怎样过中秋节?有过怎样的体验?对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了问题。 2.安排各个小组把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制定研究计划。并要求各组将整理、归类、确定的研究活动内容及活动过程填在这张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表中。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班级: 组别:
3.各小组在全班汇报活动方案设计,协商确定全班的整体活动方案。 (二)探究中秋节的由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参与活动,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去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才能建构起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活动与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在探究中秋节活动过程中,设计了如下活动: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通过询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习俗,收集的内容填在这张中秋节的由来资料收集表中,然后小组或个人根据调查收集到的资料在班级中汇报、交流,谈体会。
2.慰问敬老院的老人 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利用节日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以此为契机来加强儿童尊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学生讨论交流基础上,我和学生一起整理并确定了去慰问敬老院老人的活动内容,活动结束,我还趁热打铁,让学生们撰写了活动的心得体会。 3.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观看了电影《啊,摇篮》中的片断,看完交流观后感。然后我利用音乐课的时间让学生们学唱了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最后要求学生回家后与父母一起吟唱这首歌,以此缅怀革命情怀。 (三)中秋月饼圆系列活动 1.了解月饼种类 节日文化中有个重要内容,就是节日食品。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重阳糕、过年饺子……无不蕴涵着我们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追求。这是孩子们较感兴趣的内容。由此我引导学生了解月饼,收集有关月饼种类的资料,填写这张月饼种类调查表。 月饼的种类调查表 调查小组 : 调查人:
2.了解月饼制作过程 通过调查,学生对月饼兴趣很浓厚,尤其是月饼的制作过程。针对“月饼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你能通过什么方法知道或学到制作方法?”大家交流信息,讨论去参观月饼加工厂。于是我和学生一起确定学习月饼制作的地点、时间、过程,分工安排联系人、组织者、摄像者等,和月饼加工厂约定时间去参观、学习月饼制作方法,并要求学生记载好这张月饼制作 参观表
3.亲身体验做月饼 学生提出要利用国庆假期在家里练习制作月饼。 4.“中秋月饼儿圆”课堂展示活动基本流程。 (1)谈话:中秋节在家里是怎样过的? (2)交流月饼的种类。 (3)学生介绍在家里尝试制作月饼的过程及困惑。 (4)月饼师傅操作并介绍制作月饼方法、制作注意点。 (5)学生分小组学习制作月饼。 (6)学生交流制作月饼时的感受,抒发情感。 (7)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月饼,享受劳动成果, (8)学生从色香味评价制作的月饼,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评价自己的活动。 这堂课的设计是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平台,真正贯彻新课程提出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的教学理念。整堂课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去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最难的就是去探究,忽视生活,而我这堂课体现了生活,体现了体验,体现了探究,体现了践行。以实践为主线,突出了主题。 整堂课我围绕中秋月饼的主题搭建了三次平台,让学生充分交流和实践。1.做月饼 2.说月饼 3.品月饼 以学生为主,充分开发我们的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家长与学生一起收集资料,制作月饼)、社会资源(请面包房的月饼师傅来指导制作过程)、课堂资源(做完月饼让学生在课上谈做月饼的快乐感受),让学生有了一次全方位的实践展示,也是让每一位收集了中秋文化的学生有一个研究的落脚点,并在这一个据点上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去发现、挖掘。 4.研究月饼的营养价值。首先学生交流月饼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有哪些营养价值?你想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然后让学生讨论收集月饼营养价值的资料方法。接着就是学生活动,并填写月饼的营养价值资料收集表:
收集整理后交流汇报收集的资料以及月饼的有益食用方法。 (四)追溯中秋文化渊源 我们开展这一系列的研究活动目的是通过这次机会真正地将学生们带到我国传统佳节的文化中,去感受并撷取传统佳节所孕育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兴趣,并从活动中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及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我们会继续针对中秋诗词、祝语、谚语、歇后语、成语、广告用语、对联、歌曲等很多,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词等佳句。
自己编写一句中秋佳句,可以是诗句、谚语、歇后语、成语、广告用语、对联、短文等,在小组、在全班交流,并办一份小报。 2.画中秋活动是让学生开展有关中秋节的绘画活动,表达自己对中秋文化的情感。 3.盼团圆活动是让学生吟唱歌曲《常回家看看》,交流中秋节时期一家人有没有去看望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为什么这个时期一定会去?要求学生以朗诵诗歌、短文,画画,歌唱,制作贺卡、写信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盼望祖国团圆的情感。还可以介绍国家在争取祖国统一上作出的努力与成效。 (五)活动评价 为了能更真切地了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能力发展方面的情况,我用优秀3颗★,较好2颗★,一般1颗★来作为评价标准考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并且交流活动中的感受,也是学生了解自己,发展自己的“双面镜”。 学生活动评价表
评价表说明: 1.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对整个活动进行评价; 2.评价可以用★表示,优秀3颗★,较好2颗★,一般1颗★; 3.家长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家进行的、家长又是了解的活动,不了解的内容可以空格; 4.如果是小组活动,则对小组的评价也是对全组每一同学的评价; 5.最后每人写出参与本次活动的收获与努力目标。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