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蒋露
执教三年级,我发现有的学生写作文笔下无话可写,语言贫乏,不生动,仅仅三言两语,没有具体细节。有的学生作文却像记流水账一样,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结构零乱,缺乏安排,而且错别字、病句多。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对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乃至初中、高中的作文教学都有着奠定基础的作用。三年级起步作文是在一、二年级看图写话基础上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上好三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让学生的作文有一个好的开始呢?怎样为学生打开写作这扇大门,让他们乐于表达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起步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把观察的方法交给学生,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就注意了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或由表及里,或先景后人,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和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抓住事物的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深入的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从而去深刻认识事物。比如 “说话题”,让学生观察一个小物件,说一段话,我就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首先观察文具盒象什么体,整个是什么颜色,再观察表面、背面,揭开盒盖观察里面,之后,我就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观察了文具盒的形状、颜色,文具盒这到底有什么用途,能讲给老师听吗?”由于这样一观察,学生便有很多话要说了,其次,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如写一次参观活动,可带学生参观校园的落叶,玩耍的小朋友等。还可开展接鼓传花,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活动,也可观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如 “记一次家务劳动”,可先让学生回去观察,也可自己边做边观察,再回到教室把自己观察家务劳动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重点地写下来,这样写作文便有话可说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教学
二、日积月累,丰富学生语言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作文也一样,我们只要在写作之前多组织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起步作文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要求是很容易的,那么怎样教会学生积累素材呢?
第一,作为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有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开展一些怎样的活动才是他们感兴趣的呢?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让全班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来,这样要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就容易了。
第二,我们应该要教会学生养成将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可见,作文必须要有生活的积累。头脑里没有生活场景,就没有作文的素材,没有作文的素材,怎能够搭建起美丽的文章大厦?所以有人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千真万确。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的本领。要鼓励学生勤动笔、多积累,只有积累的作文素材丰富了,才能够在写文章的时候左右逢源。
三、多读多写
阅读是为了吸收,写文是为了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鲁迅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所以想写好作文唯有多读多写。除了每周一次的固定习作外,还要注意发掘写作契机,让学生多读多练。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出来。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事。并用日记的形式把它们记下来,讲给小伙伴听,读给朋友看,评评谁写得最能打动人。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件小事、一位朋友、一点心得、一些感受都可以写进学生的日记里,日记的字数也随内容而定,可长可短,关键是写下自己这一天最想记下来的东西。
四、扎实作文的修改
毛泽东都说过“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小学生的作文同样要重视修改。三年级是作文刚起步的时候,因此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什么呢?修改错别字,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让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尽量自己找出错误,把它改过来;自己找不出来了,再请别人帮忙看一看,改一改。那些不是不会写,而是因为粗心写错了的字通过自己和别人的检查马上就能改过来;有明显错误的词、不通顺的句子也很容易被找出来、改过来。这样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以后就能自觉修改;另一方面这次及时修改了的错别字、有错误的词句,下次写作时就会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对三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我主要采取的是“自改——互改——师改”的形式:
第一步,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我的做法是,让学士写好作文草稿后,马上读一遍,修改第一次写作时出现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第二天再读一遍,这一次自己修改发现的问题。如果不会改的可以问老师。
第二步,同学相互修改作文。完成第一步后,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分别交给小组的其他三个同学修改。这样学生在给别人修改作文的时候不仅提高了自己作文的水平,而且避免了自己作文中出现同样的错误。
五、做好作文的点评
作文的点评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点评好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怎样做好三年级学生作文的点评呢?
1. 利用评语进行鼓励。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我们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大胆地给予表扬。表扬、鼓励是对学生作文的肯定性评价,是鼓励学生继续写作,写好作文的良好方法。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既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对作文产生莫大兴趣。
2.班内范读进行鼓励。
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作文,努力将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找出来,用符号标出,然后在班内读给学生听。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精彩的题目,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出色的结尾,一个独特的构思……每次作文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出其亮点,给予大力肯定, 使其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兴趣。另外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尝。
总而言之,三年级的作文是在轻松、愉快地读、写、观察、说、写训练中取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