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升旗仪式模式,为发展学生潜能提供舞台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费美娟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活动的主权还给学生,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是“基础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这个教育理念指导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为“升旗仪式”注入了生机。
学校每一周举行的升旗仪式,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集体教育等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学校新闻、学生风采的重要舞台。每一次的升旗仪式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发展、身心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我们学校开展了一
系列的教育教学实验活动,为了让学生在“升旗仪式”上也能有所收获,让学生在国旗下更快地成长,我们把“升旗仪式”的发展空间还给学生。
一、丰富升旗仪式的形式和内容
如何改变升旗仪式的模式,大胆创新,赋予升旗仪式以新的活力,体现出升旗仪式的育人本质和实现升旗仪式的育人功能呢?
( 一) 精心选材,主题新颖
“国旗下的讲话”内容选择的宗旨是: 以“贴近学生生活为主题。感性、具体、生动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往往被学生忽视,把教育性渗透到学生的学校、家庭生活,使日常生活具有教育性,其意义一旦被提示,成为关注的中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升旗仪式的主题的确定大都源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树立身边的学习榜样。
比如,升旗仪式上,教师介绍《勤奋学习的王靖童同学》让全体学生认识到我们的集体中,就有这样一位带病坚持学习、坚持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好同学。比起伟人的勤奋好学的故事,对学生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学生感到
真是,激发了兴趣,学生既在生活情境中有真实的体会,又使情感和认识得以升华,向更高层次发展。
( 二) 内容创新,寓教于乐
常规、纪律、舆论、学风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受学科主义管理体制观念的影响,学生对规章制度的遵守和群体行为的统一,其结果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没有发挥创造性的天地。为改变这一状态,我们在升旗仪式
上不仅用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教育,而且以生动的自编故事明理导行,将常规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从内心接受规范要求 并自觉遵守。
如,根据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精心编出故事《“桶”治地球》。用生动形象的故事,用真实的情境,再现学生的行为问题,吸引了学生,让学生在故事的情节中、在真实的情境中明白了遵守规范的道理。而后,再通过有具体明确 要求的实践,使常规不停留在口头上或纸上,而是内化为学 生的习惯性行为。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通过天天进行的持之以恒的实践来形成,呈阶段性不断向纵深发展,一天天不断成长起来,懂得规范的约束对于自己及集体意义重大。
( 三) 精心组织,形式多样
学生个性、才能的多样性及发展要求方面的广泛性,从本质上决定了以开发学生潜能,促进个性发展为重要价值追求。“升旗仪式”应该是多样且丰富的,为此,“升旗仪式”的改革试验,我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
一是展示型。升旗仪式是展示学生风采、学习成果的重要舞台。展示有多种形式,有活动成果的综合性展示,有写字、作文、小报、朗诵等的学习成果的展示等。如,《“蒲公英” 诗社》的风采展示( 详见《国旗下的故事》) 。五年一班的全班学生在学习古诗和创作诗歌方面,有很大的收获。全班学生一起上台展示,有的展示创作的诗,有的展示创作的诗配画,集体朗诵创作的诗歌,让全体学生学习他们在学习古诗方面的方法和经验。升旗仪式上的展示机会,面向全校每个班级,而不是局限在一个班,面向全年段、全校。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光荣感会更强。升旗仪式能展示学生的能力、特长,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是访谈型。升旗仪式上的访谈,也是重要的形式。问答的话题应主题而定,紧扣主次,可使学生有话可说,并能说得切题,让全体学生通过现场问答,了解学生的优点和学生风采。
三是亮点型。关注“两头”学生,善于发现暂时后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学生的亮点为题材,有趣有益,内容新颖丰富,使好中差各类型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多方位展示自己的亮点,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不至于熄灭学生
的优点、长处。
四是通俗型。通俗易懂,学生乐于接受。“升旗仪式”面对的是一到六年级的学生,以及全体教师,因为主持升旗仪式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做到雅俗共赏十分重要。因此每周一的主持稿,我们都要反复推敲,力求通俗易懂,使全体师生都乐于接受,尽量能做到震撼师生的心灵。
( 四) 精心确定“颁奖嘉宾”,展示师生风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们都会为获得“安尚中队”光荣称号的班级颁奖。这个颁奖任务,以往都是由学校领导来完成。我们对“颁奖嘉宾”的人选进行改革,改变以往只由领导来颁奖的传统做法,把“颁奖”的机会让给学生和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而“颁奖嘉宾”的确定则由我们用心去发现,要求我们做工作的有心人,根据不同的“国旗下的讲话”的内容、主题来确定。把当“颁奖嘉宾”的机会给学生、教
师,调动学生、教师的学习、工作积极性,树立学生、教师的优秀榜样。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的颁奖嘉宾”都对教师、学生进行保密,为的是给学生、教师一个意外的惊喜,使颁奖时充满新鲜感。
二、在升旗仪式中培养学生能力
“升旗仪式”由师生合作,共同承担,既发挥领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升旗仪式”这一活动过程的主人。
( 一) 指导学生寻找和选择活动资料
每天在每个班级都存在和必须做的事,这些事往往不被人们重视,让这些看似小事的事,都会学生具有不可忽视,持久深入,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抓住易被忽视但对他们成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小事进行讨论才是关键之首。每次活动 需要大量资料,如果是学生自己找的,他们就能更感兴趣,更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资料。教师和学生一道分析这些资料合不合适,能不能派上用场,为什么、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 经过我们教师的指导,学生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发
现身边感人的人和事,或者是不良现象,能及时为我们的“升旗仪式”提供教育素材。
( 二) 培养学生主持的能力
培养“升旗仪式”上的学生主持人,需要教师耐心的培养和指导。不仅仅是方法上给予帮助,还要鼓励学生有信心, 逐渐提高学生的主持能力。“半自治”中突出“自治”的一面,随着学生的成长,最终使学生能独立主持。在升旗仪式
上,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氛围,这种活跃、向上、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氛围一旦形成,多种教育功能就会被开发出来。
总之,经过“升旗仪式”的改革实验,学生确实能在升旗仪式上,获得很多。“升旗仪式”已收到令人欣喜的教育效果。那一点一滴的人和事,就如生活中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在学生生命发展历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升旗仪式”的德育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升旗仪式”创建成一个生气勃勃的大舞台,使“升旗仪式”成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基地、学生个性和才能发展的舞台、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沃土、展示学生、教师风采的舞台,
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在这个大舞台上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