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课题“小学校园中升旗仪式实效性与艺术性的研究”
教师学习反思记载表
教师 | 朱丽敏 | 所在年级组、任教学科 | 六年级组语文 | 时间 | 2017.09 |
文章标题 | 学校升旗仪式的价值回归 | 作者 | 徐水婵 袁仲敏 | ||
文 章 摘 要
| 国家颁布《国旗法》并对中小学的升降旗进行相规定的初衷在于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借此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朴素情感。学校升旗仪式作为集体活动可形成“能量场”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到了榜样示范在人们的社会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无法替代的作用。他认为“一切行为的形成都可以靠简单而直接的经验观察、模仿学习得来,最终获得行为内化”升旗手和护旗手通常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代表,站在升旗台上本身就是一份独特的荣誉。因此,台上的升护旗手就成为台下学生心目中的学习榜样。 | ||||
体 会 反 思
| 升护旗手对待国旗的严肃而敬畏的态度使得整个升旗仪式产生了神秘感,吸引着现场所有参与者对升旗仪式本身的关注,自然而然地萌发了对国旗及其他象征物的兴趣。其次,整个升旗仪式的操演过程类似于一场“表演”。从主持人宣布“上周旗手传交国旗,出旗奏乐(伴随着出旗曲)”,到“升旗敬礼奏国歌”,三大环节以音乐为辅助工具,伴随着一套完整的动作表演,这无疑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国歌和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符号被运用,从而实现了对国家的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