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常州特产,花开并蒂。”这首具有常州特色的名谣传唱至今,2月17日下午,横林实验小学六(1)班同学在老师、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天宁吾悦,走进常州梳篦第九代传人——邢粮老师的工作室,探访常州梳篦文化,领略传承千年的文化艺术。
活动现场,邢大师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亲自为“非遗小传人”们授课。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一把把巧夺天工的梳篦,邢粮老师向大家娓娓道来。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对梳篦的制作、形式、用料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听完邢老师的介绍,大家开始亲自制作梳子。一块块木头,经过开齿后,小木梳已初具雏形,再经过打磨、抛光、剔齿,最后要画上美丽的图案,一把精致的小木梳就大功告成。一把小小的梳子居然要经过28道工序,一把篦子更是要历经73道工序,中国匠人的心之细,手之巧,同学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通过亲身体验,拿着亲手完成的梳子,大家的内心都充满成就感。
据邢老师说,常州的梳篦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在国内外得过无数大奖。此次探访活动,同学们为常州梳篦的艺术魅力、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勤劳的啧啧赞叹,更为常州的非遗文化而感到自豪!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供稿 撰稿:朱丽敏 摄影:朱丽敏 审核:何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