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冬日的暖阳照在身上,连迎面吹来的寒风也变暖了,让孩子们最开心的是迎来了他们喜欢的馄饨活动。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深入的了解馄饨,把馄饨包好,在动手活动之前,我们的杨瑾萱妈妈先在教室里上了一节生动的“馄饨知识”课,生动地介绍了馄饨的历史,馄饨的馅料制作和馄饨的10种包法。
我们热心的戈霄骐奶奶为大家制作了两大盆美味的馅料,其他17位热心家长也参与了活动,有的去市场购买馄饨皮,有的带来了保鲜膜、手套等用品。全班学生则被分成了8个小组,每小组5-6人,每组都有2-3位热心的家长志愿者现场教孩子们包馄饨。
活动开始了,每小组的热心家长各自为孩子们展示馄饨的包法:先把馅料放在面皮中间,然后对折,再对折,把两个角小心地叠在一起,沾点水,轻轻一捏,两只小耳朵任由它留在旁边,这样一只可爱的小馄饨就包好了!听完讲解后的同学们,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行动起来才知道什么叫“说永远比做容易”,初次试水的同学们很多都失败了。看着身边的“老师们”娴熟的手法,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求教,很快就摸到了门道。尽管每小组的“老师们”不同,示范给孩子们看的包法也不同,但并不影响聪明孩子的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妈妈们、奶奶们的辅导下,历时近一个小时,带来的馄饨皮全部包完。
馄饨终于要下锅了,食堂里的师傅把孩子们亲手包的馄饨送进了装满开水的大锅里。过了一会儿,饺子像一只只洁白的天鹅浮了上来。它们洁白无瑕,不染纤尘,飘渺的雾气让它们充满了诗情画意。“哇——真香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小朋友们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心里美滋滋的。
有趣的包馄饨活动在孩子们的“回味”中结束了,我们相信作为传统饮食文化的馄饨必定会在小朋友心中留下暖暖的回忆。家长进课堂的亲子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而且搭建了家校融合,共享资源的平台,为横实小校园增添了教育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