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常州市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在横林实验小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横林实验小学课程中心(经开区兼职研训员)夏俭老师主持,常州市教科院教研员瞿晓峰老师、各辖市区的小学科学教研员和科学老师100多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首先,由经开区实验小学的赵红叶老师和横林实验小学的孙洁老师展示了两节生动有趣、精彩纷呈的科学课堂。赵老师执教了三年级《水里的植物》,教师基于学生立场去制定教学目标去设计活动进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寻找证据,尝试用自然笔记的方式去开展研究性学习。科学态度、责任是根;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是主干;科学观念(知识与技能)是叶片、花朵、果实;科学思维是果实中的种子(具有结构性的关键能力)。孙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蜡烛的燃烧》一课从认识蜡烛着手,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教师抓住核心问题开展探究蜡烛去哪了的一系列活动。整节课由浅入深、活动丰富、精彩纷呈。
执教课结束后,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唐剑主任对《水里的植物》这一课做出评价,他用三个关键词表达了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第一是“机会”,给予了学生充分体会的机会;第二是“痕迹”,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小组进行了可视化的评价;第三是“结构”,课堂结构设计顺应儿童的学习规律。可以说是一节十分精彩的课。
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李志军主任则对《蜡烛的燃烧》这一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评价到教学过程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了研究的方法。这其中学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展示出了横林实验小学学生很好的科学素养。
最后常州市教科院教研员瞿晓峰老师对两堂课进行了综合点评,他指出《水里的植物》这节课很有乐趣,注重学生对植物观察、记录习惯的长期培养,并且观察的水生植物具有代表性和结构性,另外,课堂观察研究方式也很多样化,在课的尾声也很有乐趣,通过趣味练习帮助学生内化和巩固。而《蜡烛的燃烧》这节课也是很精彩的,依托三个核心问题来统领本课的学习活动,借助电子秤进行精确测量,由此形成本课探究的焦点,即蜡烛变少了,后续的检测实验让学生认识到了蜡烛生成产物的多样化,小组合作也提升了活动效率。但之其中忽略了氧气的作用,可以在这方面使课堂更加完善。
此次市级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经开区教育改革下“经·开好课”的课堂精彩展示,同时还很好地利用课例的研究落实课程新标准提升教学新理念。相信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常州市小学科学教研一定会更有活力,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