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进出境人员、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逐年增多,我国外来物种入侵数量呈上升趋势,生物入侵风险不断加大,疫情疫病的防控形势也日趋严峻。12月8日,五1班钱子轩妈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物安全知识科普课——《福寿螺的危害与防治》。
钱子轩妈妈首先讲解了福寿螺和田螺的区别,福寿螺不能吃是因为其体内含有很多的寄生虫,每只福寿螺内可含广州管圆线幼虫3000条~6000条,如果生吃螺肉或者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极易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而且即使煮熟以后也不可以保证寄生虫完全被杀掉,食后会引起人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嗜睡、昏迷等,甚至死亡。其次,还讲述了关于福寿螺的诞生,怎样来到我们中国,它的危害,它的天敌等等,还了解到了原来福寿螺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吃禾苗农作物,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而且繁殖量很大,对环境会造成十分大的伤害。
看着一张张图片,同学们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展开了激烈讨论,大家都纷纷表示福寿螺的危害太大了,我们小朋友千万不能去触碰。
紧接着,钱子轩妈妈还告诉了大家防治福寿螺的方法:一是诱集杀卵。福寿螺产卵一般在水面以上的硬物上(如枯树枝、秸秆杂草、水泥墙壁),可在重点发生的沟渠内用长度为 30-100cm 的木(竹)片等硬物设立诱集圃,每隔 2-3 天集中摘除销毁。二是放鸭灭螺。对非稻虾模式集中的地域,并有养鸭资源的地方,定期赶鸭下田捕食,减少幼螺基数。三是拦网灭螺。可在稻田等进水口设置拦网,收集福寿螺。四是打捞成螺。对成螺基数较大的大湖大河周边水域定期捕捞福寿螺成螺。打捞的福寿螺捶杀后可作为虾、蟹、水蛭等特种养殖的饲料。
此次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同学们自觉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理念,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好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块湿地, 让自己家乡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了解环保的知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更深入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