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始,一阳生”,送走了一年中最漫长的黑夜,迎来了新的成长。这成长,是常州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朱洁如老师的带来的,在朱老师《幼小衔接66天》一书的引领下,一年级的老师和小朋友少走了许多弯路。这成长,也是横林中心幼儿园的老师们带来的,有了幼儿园老师的一程相送,再加上我们横实小老师的一程相迎,让一年级的老师和孩子的成长更有温度。
12月25日,横林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由朱亚龄老师执教一年级的《青蛙写诗》。参加此次教研活动的有常州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朱洁如老师,横林中心幼儿园的部分老师,以及横实小的语文组老师。
朱老师设置了四个任务:一、青蛙诗人打招呼。课前积累,理解“诗歌、诗人”。引出特别的诗人“青蛙”。模拟打招呼,读准青蛙写的诗。二、读准青蛙写的诗。学会分诗歌的自然段。认读第一小节中出现的生字和词语。会用“可以”说话。三、发现帮忙的朋友。再读课文,寻找帮助青蛙写诗的朋友。学习“串”字。正确朗读课文的2、3、4自然段,按板书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四、认识诗中的生字。
课后,陈思源和单烨两位老师分别进行了点评。陈老师认为分角色朗读与表演读的方式,有趣,有效。但要避免学生扯着嗓子读,方式方法应多渗透、指导。
单老师认为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扎实有效,从字形到结构,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朱老师最后进行了指导,针对13项关键能力,她指出了本次课堂的三大优点:读得到位,写字训练有素,合作活泼大方。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以及应对策略:针对扯嗓子读,应培养孩子读得轻快;针对圈点勾画,可视频展示过程。最后,朱老师再次强调了既要向经典成熟的教案学习,又要把新时代的观念放进去的理念。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知左右为师。此次活动,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提供了更清晰的方向。
(撰稿:陶绘锦 摄影:蔡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