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新闻>>校园快讯
解密摩尔斯密码——十月份四(4)班家长课堂
发布时间:2024-10-3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蓉梅


你们听说过摩尔斯电码吗?对,就是发出“嘀嘀……嗒嗒……”那个时而拉长,时而短促的声音就是摩尔斯电码。很幸运的是,就在10月29日,陆煜晗的妈妈——横林实验中学的王老师为四年级4班的同学们带来了这份古老而又意义非凡的声音。让我们一起静下来听一听:嘀嘀,嗒嗒,嘀嘀嗒嗒……

陆妈妈首先介绍了摩尔斯电码是一种“语言中介”。它诞生带着一些安静悲伤的色彩。它的发明人——塞缪尔˙摩尔斯,是一位美国画家。1825年2月,摩尔斯正在纽约游历,他的家人在2月7号给他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太太病重,直到三天后他才收到这封信,而那时,他的太太已经去世了。当时已是19世纪,然而信息的速度竟没有一匹马快。这种无力的悲痛促使摩尔斯在“电磁信号可以实现超长距离传输”中受到启发,他和他的助手维尔,通过一系列研究,最终实现了对字母编码,通过点和划以及中间的停顿把字符及标点符号彼此独立地发送出去。这,就是电报和摩尔斯电码的来历。

在介绍了摩尔斯电码的历史故事和伟大意义后,陆妈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极为精彩的环节,带来了真的接收器 ,让他们亲耳听到来自摩尔斯电码的声音,并亲自解答这些声音密码。开启摩尔斯密码收报员的探险之旅!

看,小小收报员们一个个凝神聚气,生怕错过一点点信息,整个教室安静得听得到空气中的呼吸声。陆妈妈用发报机发出“_ _. . .”“_ _ _ . . .”“嘀嘀嘀嗒—嗒—嗒—嘀嘀嘀”小朋友仔细记录着,静静思索着……“是6!是9!”第一次成功破解“密码”的喜悦荡漾在每个“小小收报员”脸上。

首战告捷后,同学们又进入了摩尔斯电码的“大比拼”时间。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接听发报码,并最终通过团队协作得出正确答案。

这一节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作为一名小HAM(国际无线电爱好者统称)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更学习到了如何初步利用摩尔斯密码破译信号。相信同学们会对科学探测和无线电知识产生不断的兴趣并继续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