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升”与“毫升”的奇妙世界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横林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组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关于“升和毫升”的综合实践活动,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的量感体验,助力学生的量感生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活动一:寻找“量”足迹
“升”和“毫升”这两个词并不陌生,生活中许多地方都有升和毫升的身影,哪些液体是用“升”作单位?哪些液体是用“毫升”作单位呢?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同学们展开了一场有趣的数学小调查,深刻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活动二:丰富“量”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寻找身边的材料,自己制作了一个1升的量器,并标出250毫升、500毫升、750毫升,再次对容量的大小有了更加直观的感知。接下来,同学们寻找生活中各种容器,先估一估他们的容量,再用自己制作的量器进行测量,看自己的预估与实际相差了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量”的大小感觉越来越好。
活动三:画出“量”形象
随着“升”和“毫升”学习的深入,同学们纷纷拿起画笔,将数学的抽象概念转化为色彩斑斓、生动有趣的画面。从厨房里的水壶、牛奶盒到实验室中的量筒、烧杯,每一个日常物品都成了他们探索“升与毫升”奥秘的钥匙。小报中,不仅有清晰的定义解释,还有精心设计的图表、生动的实例以及创意无限的思维导图,展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创造力。通过实践活动,孩子们制作成了一张张精美手抄报,建立了升与毫升的空间观念,形成合理估计容器容量的能力。
寻找、发现、探索、实践......本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生活与数学的兴趣,丰富了学生对“量”的真实体验,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他们爱上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