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新闻>>校园快讯
古调新研,诗香韵远
——常州市朱燕芬名师工作室第七次活动暨横林实验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11-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陶丽萍

2024年11月26日,常州市朱燕芬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开展第七次研修活动,聚焦文化向心力,共探古诗词教学策略。

诗意盎然:课堂传雅韵

常州市横林实验小学黄滢老师执教了《长相思》一课。黄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重朗读感受词之音律,借助注释和插图感知词之大意,通过移情想象体会词之意境。黄老师的课堂诗意绵绵,学生沉浸在课堂情境中,由景物想画面,由画面悟诗情,深刻体会作者身向榆关,心系故园之情。     

常州市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苏天草老师执教了《书湖阴先生壁》。苏老师紧扣单元人文主题和单元要素,通过“朗读者”“研读者”“创编者”三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借助情境,读诗明意;品析诗句,读诗入境;整合古诗,读诗品人,领悟诗人对湖阴先生高雅品性的赞赏以及诗人自己退居田园后的淡然心境。

诗教品悟:碰撞显智慧

课堂观摩后,两位执教老师立足课堂从选课缘由、目标达成、课堂困惑等方面进行了说课。工作室成员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武进区庙桥小学 李磊:一、想象着眼于一个“长”字。以画面的想象串联了课堂,透过文字的钥匙去跨越历史的长河,进入百年前的那场风雪之中,去共鸣诗人的思绪,去直观感受诗歌的诞生过程,最终让自身获得品析诗词、理解和追求真善美的能力,才是目的。二、输出落成在一个“思”字。教者所引导学生进行的“思”,不仅仅是结合文本、历史史料进行朗读、体会、思考作者的情感和推测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更多的是将这种“思”的内容外在抒发出来,通过朗读、语言描述、文字书写的形式,来让自身的思考可视化。

溧阳市燕湖小学 周欣桐:一、多元朗读策略促进诗歌感知。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了对诗歌韵律美的感受,也为后续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情境构建助力诗意理解。情境教学法,使诗歌中的人物和景象鲜活起来,有效提升了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悟能力。三、知识关联与深度挖掘提升诗歌鉴赏力。知识的关联与迁移,拓宽了学生的诗歌知识视野,加深了他们对偶句这一诗歌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同时,深入挖掘历史故事,提升了学生对诗歌艺术表现力的鉴赏水平。四、背景融合深化诗歌解读。背景融合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一首诗的同时,能够领略到诗歌背后广阔的历史文化与情感世界。

诗海引航:导师明方向

本次工作室活动有幸邀请到常州市经开区实验小学丁雄鹰校长。丁校长肯定了本次工作室活动是一次高品位、高品质的活动,并对两节课进行了深度点评和高位引领。丁校认为两节课都呈现了古诗词浓厚的历史底蕴,给人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关注了古诗词精炼的表达形式,呈现出多元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古诗词深刻的思想内涵,并通过层层渲染,步步为营,徐徐图之,传递了出来。随后,丁校聚焦名师教学的“松弛感”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设计要求,并对两节课进行了重构。     

活动最后,工作室领衔人朱燕芬校长开设专题讲座《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水平名师队伍建设》。朱校从“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教育家精神为何能引领高水平名师队伍建设”“教育家精神如何引领高水平名师队伍建设”以及“语文实践视角引领之下的设计维度和课堂样态”四个面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指导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古调新研,浓浓语文味;诗香韵远,悠悠华夏情。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高屋建瓴的专题讲座,让老师们在观摩中思考,在分享中收获,在引领中提高。教育之路漫漫,育人之心濯濯,全体工作室成员必将以教育家精神为榜样,潜心语文教学,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撰稿:王秀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