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新闻>>校园快讯
萌娃识 “钱” 记:探寻货币的奇妙之旅——一2中队4月家长进课堂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俞文婕

在电子货币普及的今天,小朋友们对 “钱” 的概念似乎更多停留在手机扫码付款的瞬间。为了让孩子们深入了解钱的来历,认识人民币,2025年418日,横实小一(2)中队舒仲恒妈妈走进课堂,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社会认知——“钱是怎么来的”。

课程伊始,舒仲恒妈妈化身 “故事使者”,带着孩子们穿越时空,回到很久很久以前。那时的人们没有钱,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种地、打猎就是生活的全部。没有钱,怎么买东西呢?小朋友们的小脑袋瓜飞速运转,纷纷举手猜测。原来,早期人们采用物物交换的方式,就像图片里展示的,两个斧头能换一只羊。但这种方式存在问题,物品价值难以统一,交易并不总是顺利。怎么办呢?聪明的人类想到用珍贵的贝壳当钱,贝壳既漂亮又小巧,方便携带。随着社会发展,贝壳不够用了,金属货币登上历史舞台,金元宝、银元宝、铜币、铁币等应运而生,不同的货币能购买价值各异的物品。不过,金属货币携带不便,于是纸钞出现了。到了现代,电子货币让消费变得更加安全便捷。在舒妈生动的讲述中,孩子们了解到货币演变背后的智慧与社会发展的脉络。

认识人民币环节,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彻底激发。大屏幕上展示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舒妈详细介绍:小面额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像 1 角、5 角、1 元;大面额的则有 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看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 “花花绿绿的纸” 和亮闪闪的硬币,孩子们眼中满是新奇。

为了检验学习成果,课堂小游戏闪亮登场。“一张 5 元能换几个 1 元呢?”“一张 10 元能换几张 5 元呢?” 小朋友们纷纷踊跃举手,小手如林,稚嫩的声音充满自信。答对的孩子满脸自豪,答错的也毫不气馁,认真听着讲解,努力理解其中的奥秘。

课程尾声,舒妈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钱是爸爸妈妈辛苦劳动挣来的,要懂得珍惜,节约用钱,不能乱花。这不仅是对本次课程的总结,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正确金钱观和消费观的种子。

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人民币,学会简单换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探索货币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人类智慧的魅力,理解了劳动与金钱的关系。相信在未来,这些萌娃们会带着这份独特的认知,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