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林实验小学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践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质疑、调查、探究等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种课程的有效实施,使学生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空间,真正地融入现实生活,运用现代的资讯手段,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在活动中,我们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教给孩子研究的方法: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资料或信息,无所适从,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用调查、访问、考察、探究、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二是根据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和自己对问题的喜好进行分工。如,可以是个人、小组、男女等,每个小组选出负责人。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基础训练,也就是如何使用以上的方法,使孩子们有目的地去收集资料。
三是在活动中,教师要争取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关心、理解、参与和支持,为孩子提供宝贵的活动资源。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四是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下面是我们近期开展的几项活动。
活动之一——走进无声的世界(谢心悦)
无声的世界,生命的残缺,让世人都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提起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人们,一种叫怜悯的情绪更是在心中升腾。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聋哑人学院的吴老师给我们演讲。
在课堂上,老师指导我们学习简单的手语,虽然,我们耳清目明,但学起来还是那么的吃力,这不觉让我想到聋哑人是怎么克服重重困难,学会手语的呢?僵硬的手又是怎样变得柔软会说话的呢?我的眼前不觉浮现出春节联欢晚会上那惊人的一幕——《千手观音》,当电视镜头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终于眼前一亮。我们记不住这八分钟导演的名字,但是我们深深地记住了这八分钟的光彩与神韵,这是真正的东方艺术,这是真正的中国风格。她们是真正的舞者,是中国灵魂的舞者,她们的舞对艺术做了最形象最生动的诠释。我们在为千手喝彩的同时也为残疾人鼓掌,更为健全人汗颜……这些舞者可都是聋哑人啊!她们为此付出了比正常人不知多几倍的努力,与我们正常人相比,不是显得更可贵吗?我在她们面前显得非常渺小,如果,我在学习上也能象她们一样,多花点功夫,那我的成绩肯定会名列前茅,哎,真是悔不当初啊!
让我试想下聋哑人在枯燥无味的毫无声音的世界里生活、拼搏,她们该是多么孤独啊!她们听不到清脆的鸟鸣、欢乐的笑声、叮咚的泉声、悦耳的歌声……她们也无法与我们沟通,尽管手语可以帮助她们交流,可是我们正常人又有几个人会呢?这无法排遣的寂寞是一种噬人的折磨,看着吴老师一丝不苟地教着手语,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光环在她周身闪耀,她的执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都近乎虔诚地学着每一个手势,同时,我也在心里默默地发誓,今后,我一定要尽可能地关心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她们。
活动之二——插花大行动(六(5)班 张临风)
前天,蔡老师对我们说:“请大家回去准备一些材料,可以是野花,也可以是野草,只要是野生的植物都行。还要一些花泥,就是花店里用的那种。明天我们不上课,开展一次插花活动,请大家认真准备。”
“耶!太棒了!”同学们不停得欢呼,非常兴奋。突然,韩丁宇说了一句话,立马见效,好像搬来一块大石头,把同学们的激情压下去了一大半:“别高兴得太早,活动完了要干什么还不是都清楚,百分之百要write a diary了!”真是活学活用,连新单词diary 都用上了。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了,大家都静下心来想要采什么花、什么时候采、在哪里采……
就这样,第一天过去了。
10月29日,星期五。我们似乎很平静,直到最后第二节课时,同学们才想到:明天还要插花呐,小组还没有分配任务呢!下课后,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谈起这件“大事”起来。
我们一个小小组的讨论结果是:由我和韩蓓蓓负责带花和花泥,王睿和谈晗琰负责带花并最后整理,之后我们散会了。
下午四点多,下起了雨,我和妈妈冒雨出去“拈花惹草”,当一回“采花大盗”。
我们沿着上次秋游的路线走,首先我们在312国旁采到几朵绣球花,接下来又在路边采到了蒲公英;到三岔路口时采到了芦苇、月季和满天星;在河坂滩采到了一种说不出名儿的花;最后到花店要了一块花泥。那时雨下得很大,我和妈妈没有带伞和雨披,全身都湿透了, 但我们完成了任务,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第二天,我们开始了插花行动。
第一件作品叫“晶莹剔透”,是把花插在玻璃瓶里的,它有个含义,是叫我们表里如一,不说谎,做人有透明度,做一个诚实的人。它主要是由王睿做成的。
第二件作品叫“芳香四溢”,是把许多带有香花组合在一起,颜色不鲜艳,但很香,意思是外观不美的东西说不定也有美好的心灵,因此,不要歧视长得不好看的人。
第三件作品叫“小巧玲珑”,它很小,但却有十几种奇花异草,非常好看。它启示我们:即使你拥有的很少,但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四件作品叫“百草争春”,虽然是由插花的“边角料”做成,但看起来也不错,别有一番风味哩!它的意思是:看似没用的东西,互补可以产生美,普通的人团结起来,也能力拔千钧。
每一小组完成作品后,蔡老师让我们每一组上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的作品作了解释,我发现,每一组的作品不仅很美,而且都包含了深刻的含义。
插花活动真有趣!
活动之三——秋天的田野(六(6)班 陈霜宇)
秋天的田野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天高云淡,秋高气爽。
出了村,远处是一片谷田,到处都是金灿灿的,微风吹过,便翻腾起一层层美丽的金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谷穗像狗的尾巴一样垂下来,向人们报告丰收的消息;玉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开嘴笑了;大豆兴许太兴奋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这儿真是太美丽了!
不知不觉来到了菜田里,许多菜都长大了。看,那萝卜,多么白呀!就像一个个皮肤雪白的胖娃娃,胖嘟嘟的小白脸露在外面,它们头上长着几片又大又绿的萝卜叶,好像戴着一顶“绿色的天然帽”,也许是它们用来为自己遮阳乘凉的吧!旁边那包菜,一层裹着一层,叠成了一个个小胖娃,它们又矮又胖。再看那些韭菜,别提多有趣了,原来韭菜的身材是多苗条呀,可现在你再去瞧瞧,它长得宽宽的,就跟我们吃的宽面差不了多少,这其中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秋天里的田野,是那么富有诗意,使人进入遐想。秋天的田野为这个金色的秋天作了一大贡献,使秋天更加成熟,蕴含着丰收的喜悦!
活动之四——游宜兴陶祖圣境(六(4)班 诸竹青 顾铭钰)
晨光熹微,我们乘车从横林出发,一路上同学们欢声笑语,约两个小时我们就到达了宜兴陶祖圣境。
我们首先游览慕蠡洞,一进入洞口,一丝凉意袭来。洞中更是凉爽宜人,使人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远古的时代,看到范蠡将早正在做陶。星斗宫、湖石宫、玉树宫等大大小小的七座宫,一个挨着一个。千姿百态的钟乳石,配上迷人的灯光,我仿佛置身于老龙王的水晶宫中。我们乘船游览200多米长的蓬莱河,河的两旁,洞连着洞,洞洞相连,洞中有洞。我们在幽静的地下河里蜿蜒前进,导游娓娓动听地为我们讲解。忽然眼前一亮,啊,出洞了!回首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源源不断的瀑布,颇为壮观。洞外,草木葱茏,绿叶翠生生,晶莹莹,闪光泛亮,生机盎然。路两边是一片片绿茵茵的小草,一丛丛鲜嫩的野菜,一朵朵奇异艳丽的花儿……流连其间,真叫人心旷神怡!竹林里的树叶枯黄了,一阵风吹过,纷纷扬扬像一只只蝴蝶似的在空中飞舞,而竹子却只脱去几件旧衣,仍一片苍翠,傲然屹立。慕蠡洞的景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洞内、洞外、湖光山色、翠竹修林,相映成趣,其景致之奇妙,令人犹如身临瑶池仙境。
我们沿着林阴小路来到了陶艺馆。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列在陶艺馆了的著名陶艺大师的作品,让我们欣赏。陶艺馆还提供我们亲自体验做壶的乐趣。今天,我们在陶艺馆了也亲手做了一个茶壶,虽然没有那些陶艺大师做得好,但我们的心里还是非常的高兴。
时间过得真快,在同学们的一片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的秋游,我们带着依依不舍地心情和对“陶圣”范蠡的敬意离开了宜兴陶祖圣境。
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课程。有课程专家说,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或主要不是在课堂(教室)里完成的。在教室里能做的事情是相当有限的,从教师方面说,至多也就是在选题上做些引导,在方法上做些指导;从学生方面说,也就是相对集中地一起商量、讨论、交流。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去探究,去经历,去感受,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做到动手动脑,亲力亲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获取特定、具体的知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而应该是活动本身,是通过实践、通过活动,通过研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放飞思维、体验人生和完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生确确实实做了,亲历了,感受了,体验了,他就有收获,哪怕看起来没有解决什么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