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林实验小学召开“中秋民俗文化”综合实践系列活动表彰总结会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为期一个多月的“中秋民俗文化”综合实践系列活动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在这次活动中,我校设计了一个很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方案,然后按照方案各年级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讲故事、诗歌朗诵活动、小报制作、绘画、写观察日记、巧手做美食,每一样活动都吸引着同学们积极参与,大家从中不但品尝到了知识的甘霖,更是通过体验、探究、实践,锻炼了各种能力。下面是各种竞赛活动的获奖情况。
一、二年级组的讲故事比赛:
三年级组的诗歌朗诵:
四年级组小报制作:
五、六年级组绘画:
四、五、六年级组观察日记:
三、四、五、六年级巧手做美食:
附:观月系列日记
农历初一 (2007年9月11日星期二)
今天,我带着老师布置的作业,来到阳台上观察初一的月亮——新月
我早早地乘着妈妈的摩托车来到爷爷家,因为是村庄,我想:村里的环境没有废气的污染,相信月亮也比原先亮得多。于是,我便报着侥幸的心理,期待着今天的月亮在天边峦峦升起。
7:50分,我站在爷爷家的木栅栏的前面,等待着月亮,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咦?奇怪,是不是我太早观察拉!!!”顿时,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好吧!过一个小时,再继续观察。”
9:50分,我又一次站到木栅栏的前面,天空依然是那么昏暗,就像是我失落的心一般,在无边的黑暗中,找不到出去的路。
我失望地回到家里,但是,为什么明明已是初一了,仍然见不到月亮?是不是哪里出了错。
农历初十 (2007年9月20日星期四)
前几天,老是下雨,今天月亮可总算出来“露面”了。
夜幕降临在大地上。我站在爷爷家木栅栏的前面,仰望天空。只见那半圆的月亮里,一片亮,一片暗。月亮周围紧紧的绕着一个蓝色晕圈。目光离开明月,才发现远离明月的天空上还有数不尽的星星。它们像熠熠发光的钻石,有的放射着耀眼的金辉,有的发出微微的白光。它们有的疏散在各方,有的密集成一簇,天空被它们装饰得多么美丽、壮观啊!月光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甲,我静默站立的身影显得高大了。
在我身后,长长的绿藤盘在栅栏上,它牵引着许多喇叭花。木栅栏下边一片不知名的小花自在的开放着,红的、黄的、粉的、白的,映着月光,更显得玲珑可爱。秋风吹过,花香四溢,阵阵扑鼻。一切都处在静悄悄的夜色中。然而,我似乎听到了一阵幽雅的吹奏乐声,……难道是那绿藤上的喇叭花在赞颂这迷人的月夜吗?
农历十四 (2007年9月24日星期一)
今天是农历十四,明天就是中秋节了,真期待啊!
月亮圆,很圆。橙红橙红的,像极了夜里的太阳,却没有光晕,平面而纯粹,没有厚度地印嵌在一块密黑密黑的幕布上.幕布有涟漪般轻微的起伏和绵长的漾纹,它却没有丝毫翻涌的迹象,平面的继续平面,纯粹的继续纯粹。
难道是我的错觉?它根本没在发光,橙红的不是它的光,而是它的体肤。它完完全全地暴露在这片看似举手可触的黑暗中,周围没有星点,光秃秃的。真是“天空唯月独尊”啊!我不禁摊出双手,却盛不了它温情款款的光芒。
这轮明月在一片弥漫的薄雾中,消失了……
农历十五 (2007年9月25日星期二)
看到月饼,我才意识到中秋节到了。红色的包装,精致的小盒,月饼是很引人注意,也许是很久没吃月饼的原因,我吃得津津有味,果酱馅里加着椰栗,加着瓜子什么的,味道还不错。
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亮的,月光下的小院也是最美丽的,月亮潇洒地一挥,小院就变成了银色,朦朦胧胧,隐隐约约,一种温馨的气息弥漫在小院的上空,想仔细分辩是分辩不太清的,只能感觉,静心地去感觉这清辉下小院的温暖。
小时候我会在爷爷家的小院中跑来跑去,月夜中的小精灵在童话王国找寻着她的快乐。我通常喜欢围着院中间的桌子跑着玩,揪揪姐姐的辫子,摸摸哥哥的耳朵,抱着妈妈的脖子,爸爸会微笑着坐在一边看着我们。等到饿了,我就会拿起桌上的苹果石榴或者月饼来吃,那个时候桌子似乎也只有这些东西,月饼也是比较单调的,也只有过节时才能吃得到,馅一般是五仁的,哪有现在的果酱蛋黄以及其他更丰富的内容,可已经很好吃了,那时的心理极易满足。八月十五真的象过节一样,可以吃上好吃的东西了,那时的快乐也很简单,月饼能让我高兴得又蹦又跳。亲情也象这银色的月光,洒满了整个院子……
但是在不久后,爸爸就因为车祸离开了人世,这一切都打破了我们一家美好的生活,又是一个中秋节,一个月圆之夜。我却感觉到格外地伤感,“举头望明月”看到我的月亮“爸爸”也是那么地忧虑,或许也是因为这中秋节吧!
六(1)班 张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