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节”的盛行,让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中国节”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误导。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其实,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清明寻根”的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于是我们学校便开展了以“清明寻根”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系列活动之一:清明节的渊源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调查采访或上网查找有关清明节的背景资料,了解到了清明节的来历、传说、典故、习俗等。 系列活动之二:清明被定为法定假日的探究 清明节被设为法定节日历时三年多,专家们在网上征集意见,最后才确定下来。同学们在这次研究活动中,对清明节要不要设为法定节日意见也不一致,有的认为有必要,有的认为没必要,为了说服对方,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并通过举行辩论会来陈述各自的观点,大胆表达自己想法,驳倒对方观点。 系列活动之三:清明节的纪念方式 同学们除了了解清明节的传统纪念方式,还利用清明节和家长一起开展家庭纪念活动,用日记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参与活动的经过和感受。最难忘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计算机教室,开展网上祭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活动,向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的民族英烈敬献鲜花、写下感言,表达深情缅怀和无限思念之情。 系列活动之四:清明节的诗词 杜牧的《清明》,宋之问的《途中寒食》,韩翃的《寒食》,张继的《闾门即事》,王磐的《清江引·清明日出游》,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程颢《郊行即 事》,杨万里《寒食上冢》,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等清明诗句名篇,同学们是信手拈来,许多诗,即使是老师也不是很熟悉,可同学们却通过自己搜集、抄写,了然于心。 系列活动之四:放风筝 清明节还有不少有趣的活动呢,扫墓、插柳、拔河、荡秋千、放风筝…… 放飞风筝,也放飞心情。同学们通过放飞风筝,体验放飞的乐趣。 “清明寻根”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要感谢祖先给了我们生命,留给我们丰富的生活资源,要增进亲情,协调关系,让家和万事兴,民族和睦兴旺发达;要感谢先贤们披荆斩棘,用智慧和辛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要多开展亲近田野、拥抱春天的实践活动,亲近大地、感谢自然;要弘扬我们的优秀民俗文化。(孙亚珠) 放飞风筝,放飞心情 我们来植树 区级观摩活动《放飞心情》 精彩的辩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