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新闻>>校园快讯
暑期,小课题活动真精彩
发布时间:2008-09-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孙亚珠

 

    暑期,横林实验小学组织中、高年级开展了以“寻访常州历史,感受古城巨变”为主题的小课题快乐研究活动。

    同学们认真研读学校下发的《快乐研究》要求,自由组合,选定组长,制订研究计划,分工开展研究并一一落实。

    六6班郑诚小队研究的是《寻访老街》;六(5)班的杨裕嘉小队研究的是《中国民居特色》;六(3)班查彤小队研究的是《常州历史的变迁》……他们实地察看老街,采访老人、亲戚朋友、父母等,查找相关信息和资料,撰写寻访日记,制作专题小报,并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

    一份份沉甸甸的研究手册,一张张精美的专题小报,凝聚着同学们的心血。

小课题研究,使同学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感受到了家乡在最近几年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同时,在采访长辈、写日记、制作手抄报、交流感受等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动手动脑能力。

    下面,是我校部分学生写的寻访日记。

走进横林的老街

横林实验小学   六(6)班   张皓杰

    从横林实验小学往北走几步路,你就可以来到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小巷——老街,它宁静、祥和,远离了城市的喧闹。

    老街里的房屋大都是平房,即使有两层楼,也显得十分矮小。跟以前那些古老的建筑物很相像。外墙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打,斑斑驳驳,即使用涂料刷过了,那种古老的气息也掩盖不了。你看,那些墙角下都长满了青苔。

    走进一户人家,惊奇地发现地面是用青砖铺城的,里面十分昏暗。走过又窄又暗的长廊,眼前一亮,是一个天井,主人家还在了几盆花,平添了几分生机。

    在这里,听不到汽车的鸣笛声,见不到川流不息的人群,看到的只是人们悠闲的生活场景。老人们坐在一起打打牌、搓搓麻将;小孩们在巷子里跑来跑去;年轻人在一起聊聊天……听妈妈说,这个小巷原先是横林镇最繁华的地方,每当星期天,大家就会聚到这儿来逛街、买菜。现在,随着镇中心的转移,许多商家都搬迁了,但招牌仍旧挂在那儿呢。

    往西走些路,就可以看到一个超市。这个超市的前身是横林的老电影院。十几年前,夏天的夜晚,这儿十分热闹,看电影的人可多了。对面的横林照相馆,也显得老旧了,以前大家拍照片就赶到这儿来的。

    横林的老街是个古老的小巷,我喜欢横林的老街,它像百年的陈酒,越来越香……

                                  走进大运河

横林实验小学  六(6)班   严嘉诚

我的家乡横林是一个有名的古镇,它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更值得一提的是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奔流不息的河水每天都在述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为了进一步了解大运河,我特地访问了一位从小就在大运河边长大的老人。老人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不用我多问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她说,她小时候大多数人家家里没有水井,也没有自来水。当天蒙蒙亮时,家家户户络绎不绝地去运河边挑水,大人扛着大桶,小孩拎者小桶。河岸边几十个码头上都是挑水的人,平时,洗衣服、淘米、洗菜都往河岸边赶。夏天的傍晚,码头边是最热闹,不管男女老少都去嬉水。会游泳的可以游到对岸,可在水里打水仗;不会游泳的就在岸边摸蛳螺。说到这里,老人一下子显得特别兴奋,手舞足蹈,似乎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等老人平静了些,我们又换了一个话题。她告诉我,以前,马路运输并不发达,很多货物都要靠船只来运送。比如,建房时用的水泥、砖头、黄沙都是船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每天,来码头卸货的轮船一艘接着一艘,特别繁忙。到了农忙的时候,许多人家还用船只把稻谷运到粮管所去。看来,运河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暗暗地想到。

可惜啊!”老人突然叹了口气说道,“前几年,大运河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河水变得奇臭无比,水里的鱼、虾都浮了上来。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这些从小喝运河水长大的人,感到特别心痛。”“现在运河里的水经过治理,干净多了。”我安慰她说。 “但愿政府和人民能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要让母亲河再受到伤害了。”

…………

很快,采访结束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想:人类造就了运河,也受益于运河。为了让运河能永葆青春的活力,我们要赶快行动起来,保护运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