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新闻>>校园快讯
结对交流 互助双赢
发布时间:2012-01-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syz

 

教师轮岗交流,一场悄悄的变革!轮岗交流将开阔教师的眼界,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必定能够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在,我们集团内共有14位老师实行了异校交流,有23位老师实行了结对互助交流。

对于结对互助交流,我们要求相同学科的教师跨校结对,互动交流,每周听一课(每学期不少于20课时);每个月到对方班上一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不少于4课时);每学期到对方学校上一次公开课活动;每学年联合搞一项课题研究,并就研究成果作一次专题讲座。

为了便于考核,对于到结对互助交流的老师,我们设计了“结对互助”活动手册,有互相结对的2人或3人共同填写,包括结对互助活动计划、听课记录,集团内教师公开课记录、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专题讲座材料、活动情况总结等。集团内结对互帮互助活动我们开展得如火如荼,进一步共享了师资资源,进一步促进了集团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

 

    附:崔桥小学龚美娟老师的专题总结: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在同伴结对互助中成长

    提起结对交流,我是快乐而幸福的。虽然比平时忙碌了几分,但沉甸甸的收获早已把之前的烦恼与紧张、劳累与忧虑抛得无影无踪,或许这就叫成长。

记得上学期末,顾校长在会上动员大家到兄弟学校交流时,我是有点无耐的。因为10年我评小中高失利,怕11年的评审再有什么意外,所以就申请了交流。没想到,申请的人不多,我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交流队伍中的一员。只是更没有想到的是,交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异校流动,另一种是继续留在本校与他校老师结对互助。而我属于后一种。

828日上午,所有交流结对的老师在横林实验小学举行了隆重的交流结对仪式。因为那一天恰逢我校中层开会,所以赶到实小的时候,仪式已接近尾声,只知道原本与我结对的实小俞淼娟老师换成了横林中心小学的於林霞老师。我俩相邻而坐,一见如故,聊得甚欢,但是又对沉重的结对任务心有余悸。

我校参与结对的老师共有7名,其中语文老师占5名。我们和实小及中心小学的五位老师经过商议,把一对一的单打独斗变成了十(王春华、濮群、董福娣、龚美娟、孙新霞、汤震丽、俞秋枫、张雅珍、於林霞、任胡叶)对一的团队互助。我们这个团队齐心协力,精诚合作,本学期共开展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活动。每一次活动都让我有美美的收获。

第一次是2011921日在我校举行的低、中、高第一课时的教学研讨。我校的三位老师分别呈现了三堂精致的课堂。俞秋枫老师的《g k h》生动活泼,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汤震丽老师的《徐悲鸿励志学画》干净利落,侧重从段到文的概括。张雅珍老师的《变色龙》斟字酌句,注重双基尤其是朗读的训练。

第二次是20111024日在横林实验小学举行的低、中、高第一或第二课时的教学活动。王春华老师的《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扎实生动,环环相扣,把文本的中心挖掘得很深很透。濮群老师的《安塞腰鼓》第一课时大气磅礴,匠心独运,尤其是学生的朗读让听者如临其境,久久难忘。董福娣老师的《伊索寓言》第二课时高屋建瓴,层层拓展,有深度有创新,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第三次是2011113日在我校举行的中、高年级第一或第二课时的阅读展示课。孙新霞老师的《小露珠》将文本与媒体巧妙结合,把小露珠的外在美和外在美分析得一清二楚。张雅珍老师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从三个中心问题展开,在强烈的对比中,在学生的感悟中体会出谈迁写《国榷》的艰难与伟大。我执教了《钱学森》第一课时,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思想在这一课中展现得较为纯熟。从孩子们对钱学森这一人物的初步感知到全文内容的理解,再到文章脉落的疏理,最后到对文本内容的质疑,无一不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而我,只是一个引领者和指导者。这一课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第四次依然在我校举行,20111110日,又有三堂中、高年级的语文第二课时的阅读课隆重推出。汤震丽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紧紧围绕两个中心词“苦”和“值”,收集了大量的课外资料,把一代名医李时珍写成医学名著《本草纲目》的事层层铺开,给学生和听课老师展现了一个不辞劳苦、孜孜不倦的医学大师的形象。张雅珍老师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把人物的精神、课文的中心刻画得更加丰满。我执教的《钱学森》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在学生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以解决第一课时提出的八个问题为突破口,随机整合文本内容,把钱学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精神总结了出来,并结合三个视频资料,再现了钱学森一心为国、虚怀若谷的高大形象,把课堂的气氛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这一高难度又富有挑战性的课堂,不仅让我在语文课堂上又成熟了一步,同时也给所有听课的老师留下了震撼。

第五次是20111214日在横林中心小学举行的“古诗和小说类体裁”的教学研讨活动。於林霞老师执教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以大容量及重拓展与积累的大语文观向我们展示了古诗教学的又一华章。原来每一句诗里都有精彩的故事,都有浓缩的成语,都有至理的名言,真让人感叹。这何止是学诗,分明还在学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学做一个学无止境、知行统一的人啊!任胡叶老师的《爱之链》第三课时巧妙地把文本细节之大爱与社会张扬之小爱作比较,独辟奚径,让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无私之真爱。而且还从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出发,让孩子们明白了小说类体裁文章的读法和写法。技艺之高,无人能比。

除了这五次规模较大的结对互助活动以外,我和於林霞老师之间还开展了一次小规模的上课听课活动。2011109日下午,我前往横林中心小学在於林霞老师班上执教了《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虽然没作精心地准备,但清晰的流程、轻快的节奏、扎实的双基教学及我热情活跃的教学风格还是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我在1214日走进他们课堂听课的时候,还有好多孩子跑过来和我热情地打招呼呢!

当然,所有的课堂有美的一面,也留给我许多思考的一面。我们这个团队就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切磋、交流、成长。

忙忙碌碌,蓦然回首这一段结对互助之路,那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时的我,才真正领悟到了这一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名师是很多,但仔细看一看听一听,在我们的身边,身有一技的老师还真不在少数。感谢结对互助这一平台,让我在同伴交流中日益成长,收获颇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