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大课间活动 邵莉萍 本学期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活动进行已经一月有余,阳光体育锻炼又跟远足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班的长跑地点有时在运动场上,有时又改在古老的大运河畔,学生的感受不同,兴趣就因不断变化而变得渐渐浓厚起来。 学生对锻炼的感悟也已经融入到他们的文章中,细细分析有以下几类: 一、 坚持不懈型 这样的学生热爱运动,所以能够自觉锻炼,长跑中享受阳光,享受快乐。例如: 阳光长跑,贵在坚持 横林实验小学六(5)班夏锦成 这几天,学校开展了“阳光体育长跑”活动,我们大家都积极参加这个活动,都想试一试自己的身手。 早上,体育委员吕津尧带着我们绕着京杭大运河跑步。一路上,风从耳旁吹过,好像在鼓励我们说:“加油!加油!”我们虽然都很累,但谁也没有言弃,没有半途而废,大家都在咬牙坚持。迈不动腿了,咬紧牙关不放松;跑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了,不说一句话奔向终点;跑得口喘粗气、腿发软了,速度依旧在与风比高低。 突然,一个同学不知被什么绊了一跤,摔倒在地上。就在大家以为他会停止跑步时,只见他慢慢地从地上爬起来,看得出来,他忍受着巨大的疼痛,但他和往常一样,面带笑容往前跑,看不出来有一点儿疼痛的迹象。大家都说他是好样的。 几天前还是感冒的我经过这几天的长跑锻炼,感冒已经好了九成九。我们大家都从心底里爱上了长跑,它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坚持,如何去锻炼,它使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好,让我们不再说放弃这两个字。 我爱长跑,我爱阳光! 二、 乐此不疲型 此类学生由讨厌长跑到爱上长跑经历了一个过程,但在锻炼中找到了运动的真谛,找到了乐趣。例如 阳光体育日记 横林实验小学 六(5)班 张天豪 “一二一,一二一……”从来,我都把长跑运动视为一项最无聊、最耗费精力的运动。但自从开展“阳光体育”长跑活动的那一刻起,我发现长跑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振奋人心…… “一二一,一二一……”今天,我照常在田野边跑步。阳光体育老师支持,父母支持,学生支持,但最支持的还是太阳公公,瞧!今天的阳光是不是特别灿烂?我不禁诗兴大发,边跑边随口吟诵道:“‘阳光体育’人人要,锻炼日里金光照!”看着那明媚春光,我仿佛感觉自己踩着风火轮,在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田野里自由飞翔着。头上是一望无际的蓝天,脚下是刚出苗苗的大地,而我就是享受着天地精华奔跑着的快乐的人儿。这时,在我脑海中的长跑再也不是那枯燥乏味、令人生厌的长跑了,它是一个可以给你带来舒畅、快乐、自由、活力的人间天堂,在里面只要甩开你的双腿,就一定会化身成奔跑着的那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吾爱阳光体育!吾爱长跑!
三、 习惯自然型: 有些学生尽管知道锻炼重要,但好习惯没有形成,在不断挣扎中运动,期望自己成为热爱运动的孩子的愿望是强烈的,但还需要督促,需要循序渐进。例如: . 我锻炼,我阳光 横林实验小学 六(5)班 朱雯晴 四月就要远足去横山桥芳茂山了,十几公里的路可不是闹着玩的。看来,我只好临时抱一下佛脚,每天锻炼起来了。 3月11日晚 星期四 阴云密布 计划才是实行的第一天,我可不能偷懒啊。“一二一,一二一。”随着我激劲的口号声,手也随之上下摆动。跑了一千米之后,可得好好休息一下了。我瘫坐在椅子上,“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下一步就是更为残酷的跑跳计划。我绕着家门口的花园一边跑,一边跳着。才过了一会儿,就不得不气喘吁吁地听了下来。哎,要像一日速成,还是不可能呀!我还是循序渐进,慢慢来吧。 3月12日早 星期五 阳光灿烂 想了一夜,我也吸取了昨天的教训,把训练改为早晚两次。这样一来,虽然我的任务加重了许多,反而更轻松了。我的至理名言“人越活越精神,身体越动越有劲。”还真是说得对啊,我现在简直进入了一个运动高峰,越来越活了呢! 3月13日晚 星期六 星光满天 我洗漱完毕后,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天花板,心里痒痒的,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便烦恼的翻了个身。“哎呦”腰怎么那么酸。咦,今天是不是没跑步?想到这,我一个咕噜爬了起来。一个人在月色下锻炼起来。 哎,这习惯啥时能成自然呦! 总而言之,不是每个孩子都是阳光的,教师就是要把阳光播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的那个人。
“发现”演绎的精彩!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秦琳 案例背景:
“借刘常宁同学的《小草中的发现》这篇习作例文进行示范引路,引导学生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仔细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这样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学到很多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生活中的发现。”这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
实践操作: 要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观察后,得到写作的灵感和素材。 于是,我分别用三天落实这项作业:第一天,在自己的身边找一处你最想了解的角落,观察10分钟,看看谁的发现最有趣;第二天,继续观察那处角落10分钟,你有新的发现吗?你是怎么发现的?;第三天,观察10分钟,有条件的,让爸爸、妈妈把你观察的样子拍下来传给老师。比一比,谁观察得最仔细,谁的发现最有趣。
第一天, 孩子们的发现五花八门: 生:“我去看了妈妈一直不让我去的小阁楼,里面厚厚一层灰了。” 生:“我发现我家的海棠有花苞了!” 生:“我找到我家角落里有一个蚂蚁洞,洞口还有一些饭粒呢!” 生:“嘿嘿,我发现外公藏私房钱!”…… 孩子的发现真的很多,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发现而雀跃不已。
第二天, 孩子们的讨论更热烈了: 生:“海棠又开了几朵,真漂亮!它们的颜色、形状还真不一样!我反复看了很久,还数了数呢,否则怎么那么清楚呢?” 生:“我给蚂蚁喂脆脆面了!那面很大,但是蚂蚁们还是能搬得动,它们是一起搬的,很团结!我趴着观察了很久才看清整个过程,可累坏我了。” 生:“我的行动被外公发现了,他又换地方了,明天我还得继续留意。这是外婆交给我的任务!哈哈……”
第三天,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告诉大家自己的精彩发现了。
所以,第四天的习作课上,我只是稍做了指导,简单地提出了四个问题:在什么地方你有了新奇的发现?你是怎么观察的?看到了一副怎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孩子便文思如泉般地喷涌而出。
现象分析:
看,孩子们观察得多认真: 看,孩子们的作文多有趣: “我撅着屁股,弯着腰,双手压着大腿,瞪大了小小的眼睛,微微的曲着膝盖,细心认真仔细的观察着夏卓成家的金鱼缸中的孔雀鱼刀鱼红绿灯鱼…… 看,那条小鲤鱼在大海螺里呼呼大睡呢。那条刀鱼在用嘴巴使劲地撞着小石子呢。看呀,公主孔雀鱼在做美容呢。再看那五颜六色的红绿灯鱼,游来游去,好像在指挥交通呢。这些小使者的天堂真美,仿佛仙境一般。这些小天使的天堂真好,一辈子吃穿不用愁。 作者——夏嘉敏“
作文应该“言之有物”,物从哪里来?生活中来。实践是写作的根基,观察得细致入微,孩子们才能描写得恰如其分,具体生动。 一次观察作业,让简单的说、教化为无形。
教育是无痕的轨迹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潘 立 时光过得真快,女儿还有几个月就要参加中考了,给她找旧书时,顺便又翻开她的心灵沟通本,每页都记载了老师、家长的嘱托,沉甸甸的,心理顿时又打翻了五味瓶! 女儿在小学里绰号“阳光女孩”,进入初中却事事受挫,特别由于成绩的退步,初中伊始,在孩子身上就再也不找不到往日那淘气、无拘无束的身影,换来是沉默寡言的宁静,骄傲自负的她在心灵沟通上甚至对自己的定位只求班级中游下等即可,作为家长急在心头,但是还会不时责怪她不努力,不真气!难道孩子在强手如云中真得不如人? 灰暗的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中度过,望着孩子那愁云满腹的模样,再也不忍心去批评她,望女成凤的心愿也逐渐谈泊了…… 初二下学期考试结束后,又是例行家长会,坐在众人之中我总是低着头,心不在焉地想着这次又不知“战绩”如何?散会后一定要和老师交流,能保持中等就行了。不知啥时听见了女儿的名字,我顿时吓了一身冷汗,莫非名次又落后了……我马上专著地听台上章老师(数学)的发言,他用真实的教学体会叙述了一个成功的案例:有个学生刚入学时,基础不扎实,而且很粗心大意,因为是课代表,所以每天讲解的学案都是出至她手,错误率不少,借着交本子的机会,章老师总是表扬她工作认真负责,可对自己要求还有待提高,学习更多要注意方法,时常提醒盯嘱,没有过多地照顾,也没有专为她开小灶,逐渐老师发现他与这位学生的距离感越来越缩短了,最可喜的是她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好问了,喜欢钻研难题了,学案上的正确率明显提高,而且进步飞速。……一群学生应政治老师的要求采访任课老师,教育的格言是什么?章老师思考后脱口而出——教育是无痕的轨迹,他从最骄傲的学生案例中得出教育学生并一定要给与他们学科上过多地关注,而是要和他们谈心交流,激发兴趣,真正成为他们可倾诉的朋友,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一种“无痕”的教育境界。 第一次听到久违了多时的表扬,而且还是典型案例,此时的我早已是泪流满面!剖析女儿成长的轨迹,让我更觉老师肩膀上的担子任重道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把学生比作是幼苗或花朵,那么教师的爱则是他们健康成长所需的阳光和雨露,老师的爱为孩子所做的每一丁点都会在他们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滋润着他们充满自信地一步步走向成功。大爱无声,大爱如潮,教育无痕,让祖国的花朵遍地开放,这就是我们的己任吧!。
抓住”机械”的牛鼻子 严雪平 《神奇的机械》是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而《机械》则又是该单元的第一课,通过这课的的教学使学生能通过分析实例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让学生知道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作用、区别及联系及古人所使用的机械中包含的科学道理,从而为其余内容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但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必须紧紧抓住的蕴含在机械中的关键----力。 一、 对于概念的界定要紧扣“力”。“机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描述的: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叫机械。但限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编者将这一概念作了通俗化处理。课文中是这样定义的:“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这样一来教师在梳理教材的时候必须要面对“降低工作难度”这一关,什么叫降低工作难度?首先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降低工作难度”,就是能使工作变得容易些、轻松些,有好多的工具器物都能帮助降低工作难度,但不属于机械,如纸、铅笔、火药等,直接从字面上来理解就行不通。其次,反过来思考,用工具装置省了力肯定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但显然这里不会是指的“省力”的意思,所指的应该是和“省力” 相类或相反的一个意思,实际教学中如果在这个点上处理含糊其词或一带而过,势必引进学生对机械的判断模棱两可。但如果从力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迎刃而解:如果把是否省力作标准,所有的机械不外三类,有的省力、有的费力、还有的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虽然有的机械不省力,但有省距离的优点,所以也能降低工作难度。理清了思路,概念的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 二、机械的辨析还得抓住“力”。学生形成了机械的正确概念后,如何加以辨别还需从“力”上着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1、这种工具是省力或费力。2、省力或费力是由工具的哪个部分造成的原因。学生形成了这样的思路一方面强化了对概念的理解,更为以后去了解机械省力或费力的秘密打下了伏笔。
乱翻书 常得之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王丽珍 一直很欣赏一副对联:“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工作之余,泡杯清茶,捧本闲书,或坐,或躺,或卧,给心灵提供一个平静而清幽的港湾。乱翻书,常得之矣! 今天,随手翻起了《思维与智慧》,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充满生活的哲理。《只管头羊》让我感触颇多。作者小时候替父亲把几十头羊赶到村外的草甸子里。看似小事,一路上羊群横冲直撞,与作者较上了劲,弄得他是伤痕累累,狼狈不堪。而父亲的话让他恍然大悟:每个羊群里都有一只特殊的羊,这只羊叫做领头羊,它是整个羊群的核心,所有的羊都要跟着它走,看它眼色行事。羊群很大,你根本不可能把每一只羊都照顾到。但是,如果你能管住领头的那只羊,就管住了那群羊。所以,不懂这个道理的人,放几只羊都会很累,而只要抓住了羊群的核心,放几百只羊也不能问题。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也蕴藏着无穷的智慧:首先是用慧眼在几十头羊中间找出领头羊,其次是用慧心寻找约束住领头羊的策略。父亲的成功何尝不是他与羊群斗智斗勇的成果呢?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班主任工作。我找到了“领头雁”,他们是佼佼者,以身作则,从学习和行为习惯上都起到了模范作用。而我却忽视了一些个性调皮、叛逆的“羊群”。正因为我的方法不当,就像文中的作者那样管了这“羊”,疏于那“羊”,经常是“战事四起”,弄得我是身心疲惫,苦恼不堪。结合父亲的话,仔细一想:那“领头羊”不就是小赵吗?小赵不是喜欢…… 教育教学亦同放羊:同样需要具有父亲那样的“慧眼”与“慧心”,用“慧眼”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每一个孩子的薄弱点,用“慧心”跟每一个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核心和关键,才会事半功倍,获取胜利。 乱翻书,常得之矣! 痛并快乐者我也 (朱丽玉) 今年是工作的第2个年头了,语数包班确实很辛苦,但也快乐着我的快乐。 今年班上又是43个孩子。还记得上学期刚开学的时候,班上的小朋友上课的时候还有钻到桌底下玩的,有随便走动的。现在在班级管理上不说顺手吧,至少有点收获了。 第一:耐心 耐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不简单,特别是年轻的我,脾气暴躁,火气旺盛。一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小,你让他们不讲话,他们根本就管不住自己,所以,作为我们老师来说,对他们要有足够的耐心,陪着他们慢慢成长,耐心地等待他们的成长。不然只会弄得大家都不开心。 第二:爱心 一年级的孩子很喜欢和老师交朋友,在他们内心里,是很信任和依赖老师的,而老师的爱,是在生活中慢慢地渗透给他们的。一次班上的孩子董瑜琳的辫子因为跑步时风太大而散了,我帮她扎了起来,后来过了好几天,都不肯把辫子拆了呢,说是老师扎的。所以,我经常会在班上给女孩子扎辫子。对于男孩子,我也提醒他们经常洗洗手,帮他擦擦汗,把他把纽扣纽好。对于学生,我们真的应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虽然我还不是个母亲! 第三:童心 一年级的孩子还在童心未泯的时期,很多时候都是毛小孩,老师有的时候不妨用的童心去看待他们,你就会发现,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多么精彩的世界,会越来越喜欢他们的! 第四~到现在还在寻觅中,呵呵!每天开心点,我相信孩子们会慢慢长大,变听话的。
我只想播撒一颗种子 吴蓉梅 经典作品,犹如种子!语文教师,就是播撒种子、守护种子、浇灌种子的人! 自从我读懂这句话开始,就坚决地走上了经典诵读的“漫漫征途”。我不光要求自己背,还“逼”着学生们一起背。 这班孩子是我从三年级开始接手的,到现在六年级,我已经教了他们整整四个年头了。在这四年里,我每天都坚持10分钟带着他们诵唐诗,吟宋词,读古文。而且要求每个人一周至少背诵七则,每周二、四的早读课必须到我这里背诵过关。孩子们背得很辛苦、很卖力,我督促得也很辛苦、很卖力。 然而,当我们看到雪花漫天飞舞,自然而然地吟诵“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时;当我们看到“草色遥看近却无”,对一株小草顿生爱怜时;当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开阔,想起“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时……我们心里便会有一种宁静和祥和。 有同事,也有家长曾向我质疑过,背诵这么多拗口难懂的古诗文有意义吗?时间长了,不就都忘记了吗?每每遇上这样的问题时,我的回答总是很简单“是的,有必要”。因为我牢记特级教师薛瑞萍的一句话:“日有所诵,叩启儿童天赋之门。”没有所谓的忘记,因为记得不记得,曾经的感动和念诵,都已融入血肉。没有所谓的忘记,因为忘记的有多少,悄悄地,在黑暗处滋润着根部营养的,就有多少;忘记的有多少,汩汩地,有风无风都令河水清澈欢畅的力量就有多少。经典诵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增长知识、积累语言。 我也说不好这四年的经典诵读之旅能给孩子们留下多少,我只希望能给每个学生的心里撒下一颗种子,一颗能让他爱上读书,爱上诵读的种子,这就足够了。
也谈“关注学生” 薛虎 以前上课提问时,除了几个特别好跟特别差的学生能叫出名字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是用“你”来代替。感觉虽然不太好,但一直用“我教一个多年级呢,哪能每个学生都叫得出名字来”自己宽慰自己。这样的方式持续了一个学期,渐渐地自己也就习惯了。 某天早餐,跟体育组几位老师边吃边聊。谈到学生管理,我信口说道:“像我们这样教七八个班级的,学生名字都记不过来,有时学生犯了错误还不知道是谁,搞不好张冠李戴了。”听得此言,体育老师们一脸严肃:“我们可认得每一个学生!”“同样教七八个班,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我赶紧虚心请教。“我们有那么多项目要达标测验,每个人都要一一过关,一个月下来每人的名字要报好多遍,一来二去就记住了。”“原来如此,那你们给学生排好队,编好号,测验时报编号就是了,这样不是可以省很多力吗?”“不行的,学生鬼精鬼精的,他看你叫不出他的名字,就知道你不在乎他,对你的命令也就阳奉阴违了。”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一直以为让每一个人有机会发言就是对学生的关注,却没想到对学生最起码的关注是要叫得出每个人的名字。这学期开学第一堂课,我就将每个班学生的座位表粘贴在教本上,对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叫他们的名字。一个月下来,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看来,“关注学生”还真得从最细微的地方做起。
音乐教学叙事 何霞
今天有四节课,一个下午就是连上三节四年级课,说实话当上到最后一节时,我的头是晕晕的,人已经非常疲惫了,如果再有调皮学生来捣蛋的话,会让我很心烦。 这最后一节是四(5)班的课,他们班上有几个男生特别调皮,这是一节欣赏课,内容是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我首先安排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事迹,创作的时代背景,接着让学生来聆听音乐,让学生听完后说说乐曲的情绪以及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或给乐曲起个名字。学生带着问题开始了,当听完后,学生说开了,有的说:“我好像看到了大森林里来了一群狼,好恐怖!”有的说:“我好像看到了一群羊在吃草呢。”这下好了,离主题相差太远了,就在我想提示学生的时候,上课从来不想听的,调皮的徐虔举手了,我真不知道他又会说些什么捣乱的话来刺激我,于是带着生气的语气说:“徐虔,你还有什么要说的?”他非常小心地站起来说:“我仿佛看到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一场暴风雨袭来了。”没想到他说到点子上去了,而且说的那样的完整,让我一下子提起了精神,其实今天的他是认真的在听音乐,他是用心在听啊!兴奋的我使劲地为他鼓掌,全班的学生看着我也随着一个劲的鼓掌。 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发:每个孩子都需要尊重、理解、宽容,都需要别人特别是老师的鼓励、称赞,对于调皮的学生,要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在学习过程中,制定合理的目标要求,即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准,让他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成功把握较大的事情,多进行个别辅导、交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要通过学生在微小的成功中表现自己来确立自信心,从而改变他的不良行为习惯 。 老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都可能在他们的心上引起波澜,尤其是那些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弱势的孩子,一句温暖的关怀就能像一束阳光一样让阴暗的心灵明亮起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竖笛课一事 横林实验小学 夏芳 教了一年多竖笛,发现五年级的学生们已经开始两级分化了,好多学生已经学会吹好几首曲子了,有些学生则要差些。有些学生原来的嗓音条件不是很好,唱起歌来五音不全,可吹起竖笛来却不含糊。 五一班的赵鑫波,原来讲话结结巴巴,经常调皮捣蛋,我一直把他列入学习不太好的那种人,有次竖笛考试,他竟然考了100分。第一次考试节奏严重不对,考了90分。他说:“老师,能不能下节课再考。”“行啊”我不能打消他的积极性。我再教了教他的节奏问题。心里却有点不以为然,第二节课他来补考,居然有很大的进步,音准节奏都对,看起来回家化了不少功夫啊。“100”我故意报得很响亮,引起全班学生一阵啧啧声。看着他发光的眼睛,我对他说:“请你教一教你一组的同学吧。”他高兴地站起来,乐呵呵地教其他人去了。 从教育教学角度来看,老师真不能拿有色眼镜看学生,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可家里买了葫芦丝等乐器,也会在家练习着吹一吹,也许不是吹的太好,可是从学生的一生来说,会不会吹竖笛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保护他为了一件事努力去干的心,保护他的一份兴趣。 看着他自豪的神色,我也挺乐的。
200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