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4-03-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root
时间:2007年5月11日  星期五
地点:苏州舜湖实验学校
课题:<清平乐  村居>  执教:无锡师范附属小学  沈萍
记录过程:
一、    读课题:
生读,师指导: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师:为什么要停顿?生不回答。
师:我们大家学过诗,诗只有一个题目。
生:因为这首词有两段,清平乐讲的第一段,村居是第二段。
师:你们认为是这样吗?看来是第一次接触词。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词和诗不一样词是用来唱的,清平乐这个词牌名,就规定了这首词的曲调。
齐读课题。
师:村居是什么意思?
生:农村的人居住的地方。
师:村居就是一户农村的人家,辛弃疾笔下的农村人家是一户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去看一看,拿出课文。
二、    自读词。
师:读两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生读。
出示:清平乐  村居 全词
指读。师:她读得正确吗?
生:翁读成第四声了。师:你带大家把这首词读一读。
师:还有读得不正确的吗?
生:溪头的头读成豆了。师:刚才的同学再来读一读。
师:莲蓬的蓬不能读轻声。一齐读一读。
师:读书要读到字正腔圆。
生齐读这首词。
师:词是用来可以唱的,可以像唱歌一样来读,要读得抑扬顿挫有节奏。老师来读两句。
师范读一二句。生练读。
师:读得那么认真,谁来试试。生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当你读词的时候,读得抑扬顿挫的时候,词的味道就出来了。读了那么多遍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理解的词?
生:翁媪
生:吴音
生:相媚好
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你们都是苏州人吧,沈老师特别喜欢苏州话,哪位同学能够用苏州话和我打打招呼。
师:吴音就是以苏州话为代表的一种地方言,苏州、无锡、浙江等地这些地方所在地都叫吴音。
师:文中说这样好听的吴音的是谁?
生:是一对老夫妻。
师:你怎么知道是老夫妻。
生:翁媪,把这个词读一读。
师:看看这两个字,你猜一猜,哪个字说的是老爷爷,哪个字说的老婆婆。
生:老公公是翁,老婆婆是媪。
师:字形和字义有密切的联系。
师:老夫妻坐在茅屋下,用吴音相媚好。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
师:一起仔细地看看图,什么叫相媚好。好好看。
生:互相喜欢,柔媚轻妩。
生:就是两个人就是说的话非常和谐美好。他们在亲热地聊天。
生:他们在亲热地谈话。
生:他们在亲密地谈笑。
师:老夫妇俩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叫相媚好。彼此亲热地交谈叫相媚好。喝了点小酒互相打趣逗乐也叫相媚好。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情趣,这样的感受就叫相媚好。
齐读这一句。
师:老夫妇俩凑得很近地谈话,相媚好,柔柔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好不好?
师范读,听朗读想像词中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配乐)
生:看到了他们谈话的和好的景象。
师:他们是谁?
生:老公公和老婆婆。
生:我看到大儿在豆田里锄草。
生:我看到二儿子在纺织鸡笼的手艺真好。
生:我看到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
生:我看到茅屋很低,旁边有青青的小草。
师:大家看的不一样,有哪位同学能够把大家所看到的画面按照词的内容,有条理地完整地来说一说?想一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生练说。
生:屋檐低,青草青,(说得非常流畅)
师:他说得非常流畅作了准备。
生:有个低低的茅屋,旁边有青草,不知是谁家的公公婆婆喝了几杯酒在醉醺醺地聊天,他们的大儿子在地里锄豆,二儿子在纺织鸡笼,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
师:真不错,看着词,用自己的话非常流畅地说清楚了。真是一幅安宁详和的乡村美景图。
师:一首好词就像浓浓的西湖美景,要我们细细地品味,让我们静下心来走进去,想一想品一品,这首词中哪个字,哪句话,哪种景象最让你欣赏。你从中品出了味道。
生:最喜……因为小儿可爱,在
师;出示最后两句。
生:齐读。
师:生活中称怎样的人是无赖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
生:玩皮、调皮
师: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生:(看图)小儿可爱,让人喜欢?
师:谁喜欢他呢?
生:作者
生:爸爸妈妈
师:再读这两句,把喜爱之情读出来。还有同学喜欢哪一句?
生:醉里……(出示诗句)
师;这句中尤其是“醉”老夫妇俩为什么会醉?
生:喝了酒。
生:高兴。
师:为什么而高兴。
生:三个儿子。大儿、二儿辛劳,三儿可爱。
生:景色很美。
生:家庭温馨幸福。
生:儿子勤劳,小儿可爱。
师:他们为美丽的景色醉,读……为两个儿子勤劳,小儿可爱而醉,读……为家庭的温馨美好而醉,读……
师:想象文中的画面,读同桌的同学分角色,用苏州话来说一说
生分角色表演
师:看着喝着小酒,谈着话,老夫妇醉了。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读课文。
生:读词。
师:还有谁也醉了?
生:作者。
师:美景、人家让作者辛弃疾醉了,但仅仅是因为这些让他醉的吗?请同学们看、听(出示配乐《破阵子》)
师:这首词写在村居前。这首词中的醉与村居中的醉有何不同?为什么醉?请听一段资料
生:听
师;听了这段资料,再读一读破阵子,想想辛为何醉?
生:读
生:因为不能报效国家。
生;不能留下为国报效
生:一心为国,但不能报效,这是一种壮志未酬的醉
师:(出示两幅图)看着金人蹂躏着国土,手握钢剑的辛会想什么?
师:为了天下所有的翁媪都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还会想到什么?请再一读这首词,想一想,你还能读出什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