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水,做真情文章
发布时间:2014-03-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蓉梅

引生活之水,做真情文章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吴蓉梅

   

    作文课上,常会出现学生提起笔来却苦于无话可说的现象。作为语老师,就有义务为学生开创一个鲜活的写作空间。语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有了生活,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带学生走进一个真实的世界,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让学生自由地表达,真实地表达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使学生的作文从生活中走来,需要老师去唤醒学生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思想和感情。

所以,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力求打破那种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时刻以生活为主线,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积累写作素材。

一、与阅读教学结合。

阅读与写作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练写片段,一方面可以看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反馈方式;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小处着眼,联系上下文来写,就不会觉得无从着手,畏难情绪较小。长此以往,学生们会感觉到写作不是件大难事。学生是聪明的,如果我们给了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我们就会得到许许多多意外的惊喜。

如有些课文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课堂上让学生以所读的课文为范例,从读中学写写作技巧。教学了《碧螺春》后,让学生观察我们身边的特产,以“家乡的特产”为话题,进行仿写,《洛阳一绝——水蜜桃》《巨峰葡萄》《番茄》等仿写作文层出不穷。又如有些课文意犹未尽,一课岁完了,但也留有许多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学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后,学生对“大黑骡子该不该杀”这个问题产生了争议,各抒己见。教师及时捕捉了这些灵动的信息,布置了《我议大黑骡子的生死》的作文,让学生一吐为快。再如有些课文的主人公面对困难坚韧不拔——伟大的女性海伦·凯勒,平凡的诚实的小送报员,他们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学生,教师灵活把握学生的心态,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这样像《我感受海伦·凯勒世界的一分钟》《真心换真情》一类的作文片刻功夫跃于纸上。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只要教师有意识,阅读教学中处处有作文的源泉。

    二、与其他学科整合。

语文教育观强调:语文教学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配合,使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中更好的借助于语文这个工具,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做到相互渗透。因此,我们巧妙地将思品、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等学科的教学渗透于作文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组织的活动中实践、尝试,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冲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快乐地作文。

如我校自然老师广泛地开展了“做中学”的课题研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养蚕系列活动”,高年级学生个个参与这项活动。教师就以“养蚕”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写作。在《我与蚕宝宝》《养蚕日志》、《蚕儿,让我欢喜让我忧》、《蚕儿,你真了不起》、《全家总动员》等习作中,学生纷纷吐露了自己在养蚕过程中的感受,有喜悦也有伤感,有失意更有成功,亲身的实践更是令学生终生难忘。

三、与课外活动结合。

让作文走进生活,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真实地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把丰富的假日生活,多彩的家庭生活、愉快的参观浏览、身边熟悉的人、事引入作文课堂,提高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感而发。《原来番茄如此多姿》《生日的礼物》《参观中天钢厂》《再读“三国争霸”》《我给爸爸画像》《当小记者的滋味》……一篇篇充满童心童趣的作文,就是一个个学生生活的缩影,那里充满了甜酸苦辣,流露了真情,那里就是学生生活的再现。

如每年我校为了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都要组织学生去远足。这学期,组织了六年级的学生远足去洛阳看桃花。在难忘的远足之后,再让学生写一写,学生能将自己远足过程中的深刻体会——热、渴、累,以及一路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述出来,写出来的作文十分精彩。先来看看学生的作文题目《魔鬼训练》《考验?考验!》《期盼、兴奋、抱怨、振作》,这样的题目,一看就令人忍不住想先睹为快。再来看看学生的习作,精彩的片段随处可见,令人忍俊不禁。徐征写到:原本就已走得一身疲惫的同学们一踏上这漫漫黄沙路,就开始叫苦不迭。我也像被霜打的茄子,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只觉得脚步越来越沉,灌了铅似的。此时,“开心大王”黄燎毅见大家垂头丧气的,就高喊一句“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被他这么一喊,同学们个个哈哈大笑起来,不知不觉中,脚步轻松了许多……读着学生的习作,远足时的一幕幕仿佛又展现在眼前。读着学生的习作,在感叹的同时,深深地明白,只有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语文,语文才能精彩纷呈。

四、与社会生活结合。

为了使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交往能力,作文教学也应增加实用性,除了教材中要求学生的通知、借条、领条、收条、留言条、书信等,还可以结合社会及市场领域的需要适当增加内容,如写广告、产品介绍、合同、海报等直接处理社会生活实际的文章,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会生活。

如学了《碧螺春》后,让学生写一则有关茶叶的广告;学了《特殊的葬礼》后,让学生为塞特凯达斯瀑布写一份追悼词;为自己的精美小制作写一则产品介绍书;为年级组组织的“小小商品交易会”写一则海报;为学校科技节设计的会徽写一份设计意图;为印度洋海啸后发动全校捐款写一份倡议书等等。这些习作的训练,让作文成为了学生生活的真实需要,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克服了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

最后我要说: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如能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如我们的生活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