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吴蓉梅 口语交际上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明白了这层含义,我们就不难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通过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阅读教学中渗透训练。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尽管每个单元中都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但这对于我们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以教材为依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习惯才能得到充分的培养。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要充分重视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 1、抓好课堂发言,提高口语水平。 课堂交流发言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基本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良好载体。从中既了解学生的口语发展水平,更能分析学生存在的口语障碍,从而实施积极的训练策略。学生在课堂上有这样几种表现:一是敢于说,不管对错与否,只要他觉得会就要抢着说;二是只有坐在下面跟着人家一起说,当叫到他时,他却哑口无言;三是怕答不好挨批评或同学笑话;四是准备不足无话可说;五是因为缺乏交流的兴趣,而甘于“寂寞”;六是“金口难开”。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口语交际的能力,一些学生在课下和同学之间能谈笑风生,滔滔不绝,而在课堂上却是“金口难开”,为了打破这样的局面,我以鼓励为主,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首先让学生以放松的表情、自信的心态与人交流,就是说错也没关系,再认真听别人补充。如我班有位学生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很差,说起话来一字一顿,读起书来拖腔拖调,从不举手发言,在课下都不和别人交流,对这样的孩子我也想尽办法让他去说,只要是一些简单的问题,我总是让他先说,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他的心理障碍,增加他的自信心。其次是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不挖苦嘲笑他人。三是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天地,无论是字词教学,还是讲读或略读课文,我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 2、利用课文的内容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1)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现在的学生大都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在课堂上时常有这样的火花迸出来,我就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展开辩论。例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中,这“马”到底是指“人”,还是指“马”?我们先分小组讨论,再请各组派代表上来辩论,“理愈辩愈明”嘛!由于学生们积极准备,主动参与,认真思索,所以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当某一方遇到强劲对手时,教师及时介入,让辩论环环相扣。在这种轻松热烈的气氛中,学生锻炼了口才。 (2)通过“复述”、“演讲”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书面语言文字为依据,在读的基础上将书面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话,这是我们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作在。例如,我上完《黄果树瀑布》时,我就让学生按照作者的游览路线,或以小导游的身份,或一游客的身份来复述课文。在这同时,还直到学生听述,与复述者一起“游览”,并注意脉络是否清晰,语句是否流畅,哪些地方说得精彩。又如,《大江保卫战》是一篇荡气回肠的赞歌,作适当改编,进行朗诵比赛或演讲比赛,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技巧和心理素质。 二、口语交际课上扎实训练。 1、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 激发学生人人参与交际的热情,以营造和谐氛围为前提。根据每次口语训练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取材,创设情境,使之成为说的最佳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训练效果。如教学《毕业赠言》时,我先通过VCD播放了《友谊地久天长》这支曲子,激发起学生之间因即将毕业分离的眷恋之情,随即,我包含深情地诵读我写给同学们的毕业赠言,自然地出示课题。受到具体情境的感染,学生的情感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同学之间依依惜别之情油然而生。这时,同学们想对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同窗说说离别时的感慨、赠言的愿望增强了,语言也随之真切、生动了。 2、双向互动的口语训练。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实现双向互动,才能体现口语交际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每个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机会。这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训练,保证小组合作的学习能有效进行。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就一个话题展开,人人都要发言,讨论达成共识或者保留不同意见。全班反馈时,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发表看法,互相补充,也可以推荐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观点。这样,使口语交际训练面广,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3、引导正确的自主评价。 新课标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口语交际的评价也要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在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评价:学会倾听,判断正误;学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质疑,给别人提出好的建议……如在《小小辩论会——看电视的利与弊》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正反两方,对自己一方的观点进行申述,并随时发现对方辩论中的漏洞进行反驳。在辩论会之后,评出“最佳辩手”,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发现同学的优点,取长补短。如在《夸夸我的同学》教学中将评价贯穿始终,让学生多发现和表扬别人的优点,这本身就是一种评价,对自己是一种促进,对他人是一种激励,交际之后再引导学生评价谁发现别人的优点多,谁汇报得生动、有条理,多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成长,在评价中提高能力。 三、联系课外实践强化训练。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考察活动。如组织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这些活动有的是传统的教育活动,如参观工厂。我在每次活动前都和学生一起商议如何把口语交际渗透在这些活动中。由于我尊重学生的需求,从学生讨论中再提出要求,学生乐于接受,能主动积极在参观访问活动中与周围的人进行口语交际,并把交际延伸到活动后的主题班队会活动中。有的是根据教材或者社会现象随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2、体验活动。如:走进超市购物、到菜场买菜、绿色小天使、走进演播室、小记者访问等,这些体验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这些体验活动中深入生活,接触社会,学会和各种人进行口语交际,收银员、主持人、小记者……这些体验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丰富空间及展示交际才华的多彩舞台。这些活动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打下基础,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3、旅游活动。如: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旅行”,去观察周围的自然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带领学生到江边、河岸、田野,告诉学生: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及各种颜色和声音。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让孩子心里诗的琴弦响起来,激活他们用语言表达愿望,使口语交际能力在观察体验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总之,口语交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有心、留心、用心,就能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从在课堂中培养,到在活动中训练,再到走进生活实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精心培养到勤加训练再到实践应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将为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乃至日后成功地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