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沐浴在21世纪,我们进入了高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正成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如何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语文教育双赢的局面呢?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信息技术这片广阔的天地,帮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 关键词:电教媒体 阅读教学 情感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枪杆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不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并不是可以自发而深刻地惊醒的,必须经过有效的强化才能得以充分开启。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应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在推波助澜中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促使学生形成最佳情绪状态,情不自禁地走入文中,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进而促进理解与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一、电教媒体是情感的“发生器”。 上课伊始,学生对文本还比较陌生,感受是混沌而肤浅的。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先播放一段夏天荷塘迷人风光的录像,可谓“画中有诗”,给学生提供了初步的视觉印象;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可谓“先声夺人”,唤起了学生对充满迷幻色彩的夏天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美的画面、美的音乐,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一种美的情趣,进入一种美的境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 又如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首先播放乐曲《月光曲》,让学生听一听,初步感受乐曲的优美迷人。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你知道这首乐曲是怎样来的吗?是谁创作的呢?关于它,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此时此刻,无需多说,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了情境之中,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二、电教媒体是情感的“推动器”。 一篇文本中有深度、令学生生疑的地方往往是文本的难点、重点之所在,它对促成深层感悟、突破主旨、达成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开启深层情感,从而收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我的伯父 师:第一段最后一句话是比较难读的,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媒体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比附的面了,听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师:(学完第一个故事后,教师深层地说)伯父不幸逝世了,从此以后,我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爱抚了。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回头再读这一段话,我想大家现在的理解比刚才更深刻了。(媒体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比附的面了,听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生读。) 师:(学完第二个故事后)鲁迅经常受到敌人的迫害,受到很多挫折。为了刊登一些革命文章, 师:(学完第三个故事后)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对黑暗的旧社会十分憎恨,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的比附,即使这样一位对下一代十分慈祥的伯父逝世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当时他才56岁。从此以后,我再也见不到伯父的面了,见怒到他慈祥的面容了,我怎能不万分悲痛!(媒体又依次出示那句话,师深情地范读。生读。) 如此反复地出示,如此反复地朗读,如此反复地体验,对人物的了解越多,对作者的悲痛之情就领悟越深,一种超越亲情的情感悄悄渗入了学生的灵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推动学生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波澜,达到强化体验、深化认识的目的。 三、电教媒体是情感的“催化剂”。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1、情境再现,以境激情。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如老师过渡:“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怒之情油然而生。 2、制造气氛,渲染氛围。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这方面,不乏优秀的案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教学,教师一开始用幻灯机打出周总理的遗像并播放悲壮的哀乐,与此同时,教师用低沉哀痛的声音对学生说:“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早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的遗像,听着哀悼周总理的哀乐, 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教师合理地发挥电教媒体的魅力,用充满激情的、诗一般的画面、声音渲染课堂气氛,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深化学生情感的体验,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的有效策略。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