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习方式 优化学习效果
发布时间:2014-03-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胡泽华

改变学习方式  优化学习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

一、改变被动的学习现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面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1、自定目标,自主预习

在学习课文之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预习方式。

教师课前设计好预习题。预习题可分为“基础型”和“提高型”两类。“基础型”包括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②运用拼音借助字典,联系实际自学新词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不懂的词、句、段。“提高型”包括课后习题,“思考练习”。指导学生按预习题自主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查找相关资料,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让学生独立思考,广泛涉猎课外读物,加强知识积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自主阅读,自我感悟

“新大纲”对语文学习提出了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地熏陶。”课堂上教师要启发学生充分广泛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地问题,然后进行整理、提炼,在充分考虑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一些有弹性的、有一定思维度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感悟、比较、体验,为学生个性发展及进行创造型学习提供机会。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向导”、“路标”,只起“引路”、“铺桥”的作用,只为学生自学充当“顾问”和“参谋”。对一些问题的回答,不求形成统一答案,重在培养学生读书感悟能力。

二、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发展。由于学生在认识、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自学能力也会有差异,面对学生个体学习不能完成的问题,教师应倡导合作学习,学生彼此互通见解。在合作分组时,可以以同桌、学习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但都应该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在小组发言时,可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先交流,使其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再让较好的学生交流,使其他同学受到启发,逐步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丰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促进思维互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所有的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

三、改变机械地接受,培养自主探究实践的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光靠课堂四十分钟的学习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形成一定语文能力的最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实践性学习的机会。

1、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设计活动内容

观察能力是探究实践的基础。它只有在观察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要多组织有目的的观察活动,让学生能在观察中习得方法,受到启迪。根据课文内容可带学生到田野中找春天,到公园去看菊展,运用身体的各种感官观察景物,找出特点;可组织学生举行“掰手腕比赛”,学作解说员把活动过程表达完整;到军营中和武警战士共度一天,感受军营生活;组织学生“登电视塔,看家乡巨变”等活动。在这些精彩纷呈的活动中,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发现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主动获取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查阅文献资料并学会进行分析、整理。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途径,了解了很多课文上没有的知识,了解了地球资源的严重短缺,环境遭受严重的污染,并主动到社会上去调查,写出了一篇篇生动、感人的读后感,强化了环保意识。在学习《伟大的友谊》一课时,学生对两位伟人之间的友谊不能理解,我就鼓励他们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他们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一些内容,理解了课文内容。在组织学生开展“学当小导游,介绍家乡的一处旅游景点”活动时,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图片和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写出了一篇篇图文并茂的作文。在活动中学生兴趣极高,合作融洽。

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主动获得自己所没有的知识,获得教师没有办法教给的技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