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文实践 提高综合素养 据《东坡志林》记载,有人请教欧阳修写文章的秘诀,欧阳修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其实 ,我国的语文教育自古就有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传统。我们都知道,儿童在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前,就已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人交流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所具有的语文能力(主要是口头语言水平),并不是经过老师专门训练的,主要是通过生活中不断地听、不断地说的语文实践。从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看,学生之间并无多大差别,但如果做一些细致了解,就会发现语文能力强的学生,爱读书、爱观察,有比较多的自主语文实践。综上所述,从孩童时期口头语言的学习,到文学大师语文学习的体验,到中国语文教育实践,都证明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能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课堂环境,洁白的墙壁、固定的黑板、秧田式的桌椅、 例如,一堂作文课,上课铃声已响,孩子并没有规规矩矩的坐好,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自由组合,每组的桌子上都摆着孩子们喜欢吃的水果。老师并没有作过多的解释,只是提示孩子们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观察。话刚完,孩子就热闹开了。有的用手摸,有的用鼻闻,有的离开座位,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有的把水果切开,美滋滋地尝一尝……往往令老师和孩子们头疼的作文课也能如此快乐,孩子们能不主动学吗?首先,教师打破传统的整齐的座位编排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随意而坐,这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自由感”,从而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同时,教师又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实物,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这样给孩子们创设相应的情景,往往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孩子们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凸现学生的主体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语文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有助于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探究”式、“合作”式,还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语文教学要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学会创新学习。 如《狐狸和乌鸦》一文:师导入,乌鸦叼着一块肉站在树上(贴图),树下馋得直流口水的狐狸眼巴巴地看着(贴图),此时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教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便像开了锅,各种答案应运而生,其中有书本上的,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课堂结尾:第二天,乌鸦又叼了一块肉……狐狸又来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这下孩子们的思维就像开了闸的水,滔滔不绝。有的说,乌鸦已看穿狐狸的把戏,任凭多动听的语言就是不加理睬;有的说,乌鸦一见到狐狸就学乖了,索性把肉吃了,看他怎么办;还有的说,狐狸这次说得更天花乱坠,爱听好话的乌鸦又上当了……此时他们俨然像一个个童话作家。 小学生的创新是从好奇开始的,由好奇到探究,由探究逐步走向创新,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只是利用儿童对寓言故事感兴趣的心理。在作适当导入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故事的情节以及最终结果。这样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充分感悟课文语言。最后教师给学生腾出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想象第二天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把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了更为广阔自由的天地。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开放的状态,思维的不断碰撞形成“思想风暴”,迸发出各种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 三、拓展延伸,发掘学生的独创性。 1、角色体验 创设各种各样的情景,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扮演多种角色,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当让学生把课堂中的片断练笔编成小报时,他们成了才华横溢的小编辑;当把课本剧排练之后搬上舞台时,他们是灵秀聪慧的小演员;当学完《桂林山水》这一类的美文后,他们是热情健谈的小导游;当让学生留意街上的招牌广告,挑出语病时,他们是一丝不苟的小医生……当然,他们还会给课文配上妙趣横生的画,还会给课文中的主人公出谋划策,因为他们本身便是出色的小画家、小设计师甚至更多。只要教师能稍稍多一个心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他们就会学习、会生活、会思考、会创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2、调查访问 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调查、参观、访问、联欢、考察、远足等活动都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开拓学生视野。比如《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这一有关名人专访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互相了解,去采访家长中的一些成功人士,然后以自发组成的小组为单位统一整理采访所得,因此就有了《我和名人比童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等角度不同、认识各异的访问记录。再如让学生了解学校周围的空气污染情况,可让学生到校外去进行考察,可拟定一些考察内容:途中所见的机动车,交通路口一分钟车流量,沿途所见的吸烟人数……在社会调查中,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了:为了我们的生存,人们的保护意识急需提高。带领学生深入到古运河、街道、菜场、风景点等场所,让学生结合所掌握的生态知识去发现问题,去考虑怎样使常州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学生能根据平时所掌握的知识,提出比较合理的建议。有的学生观察细致,富于想象,作文充满情趣,富有创造性。小作者都争当旅游城市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学生文章写好后,经过筛选,挑出数篇,让小作者自己在班里宣读,评出优胜文章并向报社投稿。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检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