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桂花雨》 ——我读《桂花雨》 这是一篇美文,其价值也就体现在"美"上.因此,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也就是师生与文本等主体间多边对话的主要目标. 文本中所蕴涵的"美"有个多元化的理解,意象之美,乡情之美和声音之美. 意象之"美"指摇花乐一段关于落花缤纷似雨的意象构造,其直观形象易为学生所理解感受."雨"这一寻常景观与桂花形象的巧妙融合使得学生原有生活经历与文本所构意象有了彼此顺应与重构的可能,这种可能应当体现在教学设计里.如,"雨"是美的,"桂花"也是美的,"桂花雨"兼举两美在学生的脑海中会构成一种奇妙的意象. 乡情之"美"体现了美文抒情的特征.这种"美"往往虚无飘渺,与学生的情感体验距离较远且不易被接受内化,但是,情的美是寓于意象美之中的,因此,结合前面所述的意象之美来唤醒或激发乡情之美也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被体现.如雨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滋润万物,而桂花雨之美在于滋润童年的纯真,滋润久已忘却的乡情. 声音之美是以上二美得以以"物化"形态展现的主要形式,一切"美"的享受最初是以声音的物化形态被实现,最终必也被以声音的物化形式被贮存和表达.而接受和表达这种物化形态的唯一方式就是诵读.如何读出这种美文多美兼具的诗意,就成了一项重要的语感训练目标. 王尚文说"语文学习的本质是对话,而文本对话是语文学习的课堂教学形态."立足三"美",调控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寓三"美"为一体,从而达到语文课堂的诗意化.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