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寻隐者不遇》是一首语言清新、平白、简易的古诗。看起来很简单易学,但教学时还应把握其重难点。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 我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教学时从题目入手,理解课题之后请同学们猜测隐者隐居的原因,从而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了解故事背景,为后文隐者隐得深,埋下伏笔。 教学对话时主要让学生补充对话并进行表演,表演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了作者的曲折传情。由此可见,表演是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情感的好办法。 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这山林的形象同隐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学时,在弄懂句意的同时,我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松下”可见松树的高大,隐者住处环境的壮美与幽静;“采药”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异宝;“云深”,既写出了云雾的浓重厚密,又写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这些词语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有机地连缀在《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中,个个都显示了不凡的光彩,成为壮美山林的传神之笔。所以,我还通过让学生展开想象来揭示诗的画面,从而体会古诗的意境。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