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预设”,一般认为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王尚文教授的理解,生成强调的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识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流,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 课堂教学如果完全尊重预设的程序,必然导致教师死教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但课堂教学如果陷于盲无目的的生成,就肯定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由此可见,构建一种开放预设十分必要。那么,如何构建开放的预设呢? 一、 开放教学理念,变落后为先进。 时代在不断前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语文学科也在与时俱进,这就注定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开放教学理念。具体应做到: 1、要有正确的语文教学观。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它的主要形式是交流与对话,教学的意义是在对话中生成的。教师应重视课堂上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师生与自我的多元对话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个性才能得到张扬,生成才能应运而生。 2、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明确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获得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创设一种宽松、愉悦、主动参与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堂迸发生成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要有民主的观念,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给课堂创设生成的空间。 3、要有正确的课程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跳出教材教语文。 二、 开放教学目标,变短视为远瞻。 新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课堂教学目标不仅仅为 了完成一个个所谓的“教学任务”,反对短视,提倡高瞻远瞩。因此,开放教学目标是当务之急。一般来说,开放教学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的广阔性。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从语文课程总目标与阶段性的要求来预设,而不是把眼光局限于具体的某一教学内容;要站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高度,既应体现语文新课程的总体特点,满足学生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具体要求,又要切合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 2、教学目标的灵活性。教学目标应具有灵活性与弹性空间,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当预设目标显示出不合理、不完善时,这就需要进行合理地升降、删补。 3、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传统课堂教学为所有学生设置同样目标,造成部分学生吃不了,部分学生又吃不饱的局面。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语文能力总是参差不齐的,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要分层设置教学目标,让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成功的果实。如关于《碧螺春》一文朗读教学目标的设置,我要求程度较差的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而要求程度较好的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氛围。这样,学生个个热情高涨,教学效果明显。 三、开放教学设计,变死板为灵活。 叶谰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信息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我们必须开放教学设计,善于捕捉一些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及时纳入设计之中。这样,教学设计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大体可以按如下步骤操作: 1、精心预设——开放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学需要教师课前作出周密的策划。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2、灵活设计——开放教学设计的关键。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如果一味按照一种方案进行,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能。 3、关注手段——开放教学设计的必备。 现代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音、形、画、等听觉、视觉和想象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全方位感知。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企及的。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我们要避免将课件设计成线性结构。如果上课时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既定流程上来,无疑上的课只能是“流水课”。究其根源,实质上还是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怎能希望课堂时时迸发生成的火花?因此,我们在课件设计时,要变“线性结构”为“块状结构”,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格化,使课件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增强课件的开放性。同时,使用多媒体还要有节有度,传统不等于落后,有时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未必就不好。 四、开放教学内容,变封闭为延展。 语文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学要凭借教材,还要超越教材,开放教学内容。具体应做到: 1、创新处理教材。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路。创新处理教材要遵循的原则是:横向开放,将学生的学习材料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引出,这种“打通”学科的做法,能够引领学生多向思维;纵向开放,即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适当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打开进一步探索的通道。 2、引进源头活水。我们经常发现,阅读面广、语文素养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于是课堂上往往生成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它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厚的养分,心灵日渐丰润,视野得到开阔,思维得以活跃。引进源头活水大致有如下形式: (1)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如组织时文赏析、诗歌鉴赏、影视评论、读书笔记竞赛、专题性辩论等。 (2)引导学生关注人生。东林党人倡导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既是人生的信条,也是学好语文必不可少的途径。如针对刘翔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这一事件,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细心体验和感悟人生。 (3)积极利用网络资源。现代社会网络已成为最快捷、最丰富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在教学《飞向月球》时,课前让学生查阅“神舟六号”上天等大量相关资料,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引进了电脑网络教学的方式,其中包括鼓励学生在当地网站原创文学网上投稿,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也应该是开放的。只有预设,才能生成;只有做好开放的预设,课堂教学才能有精彩的生成。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