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钱云涛老师上《桂花雨》,感觉有一洌清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潺潺地、绵绵地注入心田,不断地拨动着听者的心弦。 暂且掬几捧清泉来启迪心智。 (一)扣住“乐”字导读。 钱老师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摇桂花的乐趣?显然,这一大问题有助于学生梳理课文,把握重点。 讨论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语句研读,并运用动画创设情境,想象练说,体会字里行间散发的童趣。如:“桂花雨美在哪里?”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有的说桂花落下来,像金色的蝴蝶翩翩飞舞;有的说桂花落下来,像下着一阵香香的雨;有的说地上满是花瓣,像铺了金黄的地毯……教师抓住契机,移情入境——“假如此时桂花就落在你身上、肩上、脖子上,有什么感觉?”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甲说:“桂花落在我的肩上,我披上了一条金色的围巾。”乙说:“桂花落在了我的脖子上,痒痒的。”丙说:“我身上落满了桂花,就像穿上了金大衣。”…… 多么有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此时此刻,学生似乎与作者绮君一起,闻着花香,沐浴着花雨,欢呼雀跃,享受着温馨,喜悦从内心流淌出来。 (二)抓住“情”字升华 当学生充分体会到摇桂花给作者、家人以及全村的人带来的乐趣后,教师带着学生领悟浓浓的思乡情。她深情地述说着:“多年以后,我远离了家乡,住进了城市,过上了优裕舒适的生活,领略到了更多的名山大川,欣赏到了更多的奇花异草,每每我回到母亲身边,总是把我的经历讲给母亲听。有一回,我游览了桂林的山水后,我说:“桂林的山真秀啊!”可母亲说:“ 。”母亲说:“外地 的 再 ,也 。”同时课件出示填空练习,学生进行练笔,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比不得咱院子里的金桂。” 教师进一步讲述: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开了母亲,早已远离了故土,如今的她已有88岁的高龄,可是她仍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了这样一段话——(课件出示,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教师追问: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一段教学足见教者匠心,我认为妙在以下几处:1、环环相扣,彰显主题。把 “摇花乐”与“思乡情”串联起来,揭示了两者关系,升华了主题。(正因为作者胸中蕴藏着挥之不去的思乡情,所以笔下的童年生活更加美好、多彩。)2、设置坡度,化解难点。教师简洁地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与创作背景,设计小练笔,缩短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尤其在聆听了作者内心的声音后,谁还能不为之动容,不为之折服,不产生共鸣?3、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学生不光领略到作者的才华与人格魅力,更是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的教育(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也初步懂得爱是作家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