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周期,使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与外界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这一背景下,网络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什么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对学生课外阅读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一、网络文化的界定 何谓网络文化?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定义。但有两点是得到共识的:其一,网络文化是由互联网所创造的不同于以往形态的信息文化;其二,网络文化是建立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以网络技术为支点,以网络资源为基础,以信息共享为手段的文化形式。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大特征: (一)内容的丰富性 “据有关资料表明,1983年全球数据库总量为3.1亿条,1984年达到10亿条,1995年达到81.6亿条,2000年已达到100亿条以上。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影视、股票、音乐、卫生等,应有尽有。”网络以它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把世界各地的资源汇集在一起,使网络文化成为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它的丰富程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也难以匹敌的。 (二)环境的开放性 网络文化是一本面向世界打开的书,它创造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开放时空,连接了世界上每一个可以连通的角落,使我们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播和资源共享。这种开放性不仅打通了物理空间,还打开了阅读者紧闭的心灵之窗,使大家在物化的屏幕和僵硬的键盘面前,消除了现实中的紧张和尴尬,在信息的世界中自由遨游。 (三)语言的时尚性 网络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无穷创造力的新型文化,语言风格迥异,具有明显的时尚性和非经典性。如“网虫”、“黑客”、“防火墙”、“依妹儿”、“帖子”等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这些语言已背离了传统的组词方法,也和词典意义失去了联系,列入了当今的流行语行列,成为时尚的网络语言,并被广大的网民所接受和使用。不断创新的网络语言以成为网络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过程的互动性 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基础,网络文化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交互式信息系统,它为参与者提供了互动的方式、途径和丰富的资源。大家在传播和接受信息的同时还可以交流信息,实现“人机交互”和“人机互动”。网络的交互性为读者提供了交流对话的机会,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多向流通方式,使网络文化的传播过程成为互动对话的过程。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及成因 在网络文化的背景下,学生的课外阅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外到里、从表层到深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首先,阅读方式由文本转为超文本。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和多媒体电子读物的普及,超文本阅读已经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方式。据统计,每天网上刊载的免费阅览的新信息将近100万页,这是世界上英文图书出版量的10倍,而今后3年网上刊载的东西将超过自印刷机发明以来,以印刷形式出版的总和。电子图书所承受的文字量是纸张所无法比拟的,它是传统印刷型图书的拓展和延伸,大大开拓了学生阅读的空间,使读者在瞬间“视通万里”。 构成这一转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这种超文本的阅读形式给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和互动的平台,大家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信息共享和切磋讨论,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使学生由单纯的文本阅读迈向了超文本的高效率检索式和互动的对话式阅读。 其次,阅读内容由经典转为时尚。有人曾在部分中小学校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网络阅读的现状。调查显示,学生在网上阅读的内容中,新闻居第一位(约占54.9%),其次是校园文学(约占30.6%)。其他依次为中外文学名著(24.5%)、幽默小品(16.3%)、武侠小说(16.1%)等。当前学生的课文阅读中,经典文化的“霸权地位”被逐渐消解,生动鲜活、不断创新的时尚阅读日益凸现。广大青少年被网络文化中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迷惑,阅读的重心发生了转移,对经典文化渐渐丧失兴趣,而对轻松、刺激的时尚文化趋之若鹜。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网络阅读本身就是一种非经典性阅读,网络文化以大众作品居多,密切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具有鲜明的时尚性。这种时尚文化与学生的生活状态非常接近,满足了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紧张而单调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想得到一种放松和补偿,而这种大众化的快餐文化为他们提供了放松自我的氛围,使他们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消遣和娱乐,符合了学生调节情趣、缓解压力的目的。 再次,阅读过程由品味转为浏览。随着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的改变,学生的课文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文本阅读十分注重品味和咀嚼,在细细的品味中去体会文章的精美,而现在的学生已经缺少了这份耐心和心境,把浮光掠影似的浏览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 学生这一阅读习惯的养成除了因为网络文化本身是一种快餐文化,没有多少值得品味的东西以外,还因为当前学生阅读的价值追求和审美倾向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追求短平快作为阅读的价值取向,把世俗化、感性化作为阅读的审美倾向,越来越注重的是感官而非心灵。 三、网络文化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挑战 网络文化“挟带着强大的冲击力和广泛的消费群体,以猛烈的感官刺激和快餐式消费席卷了全球。”它消解了经典文化的霸权地位,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于是经典不再具有经典的意义,权威失却了昔日的光环,偶像走下了神坛,人们成为尽情狂欢的众神。昨日精英引领大众,看今朝大众挤压并支配了精英。”面对主流荒芜、经典沦陷的现状,我们必须处理好经典阅读与时尚阅读的关系。“时尚就是可泛读的部分,而经典就是要精读的部分。没有泛读,你的眼界会变得狭窄;没有精读,你对事物的认识难免浮浅。”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以经典阅读为主旋律,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中陶冶精神,提高自身素养。同时在时尚阅读中获取鲜活营养,紧跟时代的脚步,使学生在经典与时尚的结合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此外,网络文化的兴起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审美情趣的世俗化。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越来越注重实效性和目的性,一味追求短平快和休闲娱乐,忽视了自身素养的提高。“阅读的价值就在于改变人生、发展人生、完善人生,而非消磨人生、退化人生、单纯地释放人生。”所谓审美情趣的世俗化是指“大众所欣赏的、感兴趣的都是尘世的、现世的东西,而对具有超越性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敬而远之,对物质文化的审美需要特别高,对精神文化的审美需要则不强烈。”这种世俗化倾向使学生的审美品味降低,人文关怀缺失,精神领域受到严重冲击。 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渗入了不少糟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直面网络文化给学生课外阅读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使青少年在时尚开放的网络文化中汲取营养,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健康成长。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