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说教材: 《造桥的孩子》是语文新补充读本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文是一篇表达孩子理想的文章。文章写了一个坚持不懈,一心学造桥的可爱的小男孩。文章中不仅描写了小男孩忘我地在雨中“造桥”的形象,而且生动地描写了小男孩造桥的神情、动作,还写了他决心长大后造出又大又牢的铁桥的美好愿望。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苏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课改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我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坚持不懈,不能放弃,这样才能成功,才能造成每个人“心中的大桥”。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小男孩忘我在雨中“造桥”的形象,感受到他长大后造出又大又牢的铁桥的美好愿望。 教学难点:体会好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勇敢面对,坚持不懈,不能放弃,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四、 说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图画再现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 2. 读中感悟法:“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读通课文,了解大意,读懂课文,入情入境,读好课文,背诵积累,将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破题激趣 1. 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2. 一个孩子怎么能造出雄伟的钢铁大桥呢? ★我采用质疑激趣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乐趣和情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2. 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评议。 ★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读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自主识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读悟结合,品味课文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轻声自由读,边读边想:我被一道题难住了,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坐不住 我为什么坐不住? ★这一层次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语言训练,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以便与小男孩形成对比,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2. 学习第2-10自然段 我遇到了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他是怎么做的?自由读,划出小男孩感动你的句子。 交流讨论:你为什么选这句话?从中懂得了什么?指导读好句子。 你想对作者说些什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学生的感官参与,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突破学习的难点,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 3. 学习第11自然段 教师出示长句,指导读好,并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总结,概括:每个人都要确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努力。 ★学完课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这既是对本文的总结,又使教学过程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让小男孩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生中留下深刻印象。 四、指导书写,完成作业 1. 认读生字。 2. 口头组词。 3. 小老师指导识字。 4. 完成作业。 ★识字教学是个枯燥的环节,教学让学生来当老师,指导大家识字往往比教师教效果好,学生能够细致地分析汉字的结构笔画、笔顺,这是自能识字的基础。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