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说教材: 《造桥的孩子》是语文新补充读本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文是一篇表达孩子理想的文章。文章写了一个坚持不懈,一心学造桥的可爱的小男孩。文章中不仅描写了小男孩忘我地在雨中“造桥”的形象,而且生动地描写了小男孩造桥的神情、动作,还写了他决心长大后造出又大又牢的铁桥的美好愿望。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苏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课改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我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坚持不懈,不能放弃,这样才能成功,才能造成每个人“心中的大桥”。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小男孩忘我在雨中“造桥”的形象,感受到他长大后造出又大又牢的铁桥的美好愿望。教学难点为:体会好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勇敢面对,坚持不懈,不能放弃,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四、 说教法、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五、 说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愿望是什么?你们最喜欢用积木搭成什么玩具?你们用积木搭造过大桥吗?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我适时小结揭题:有一个小男孩他也喜欢造桥,他造的是怎样的桥?成功了吗?齐读课题。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初读课文提出了以下要求: (1) 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 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在检查时,我让学生自己用比较法、发现法、探究法理解生字词,不懂的老师适时点拨。 3、以解析重点词句为突破,理解课文。 (1) 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有关句子来说明。 (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a、天真的。(第四小节、第七小节) b、认真的。(第二小节) c、有远大理想的(第八小节) (2)作者说了几句话?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作者还自问了1,这句话能解决前两个问题吗?“难道我不能像他一样去解开难题吗?”(从男孩的造桥中受到启发) (3)出示句子: a、 男孩的心里已建起了一座理想之桥。 b、他那种坚持不懈、刻苦学造桥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c、 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心灵里建起一座理想之桥。 请你选其中一句话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想。 4、质疑问难,课后延伸。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篇文章另起一个题目吗?(“理想之桥”“心灵的大桥”)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