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桥的孩子》是一篇童趣盎然、妙趣横生的课文。全文以孩童的视角,叙述了作者在雨中看孩子造桥的经历,生动展示了孩子坚持不懈的造桥精神。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情趣,极易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教学本课,我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以情感为纽带的、开放的、动态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读读、议议、想象、演演、唱唱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唤起他们的独特体验,以便淋漓尽致地感受赶海的无穷乐趣,自由地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本堂课我主要分成三个板块进行教学,分别是:故事引入,铺垫感情;品读感悟,体验乐趣;拓展延伸,升华情趣。课始,借助音乐渲染,唤起了学生对孩子的敬佩之情,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接着,我以“造桥”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还带着他们演一演孩子造桥的“戏”。这不仅把口语交际和理解词语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还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文中的孩子造桥的毅力,学生朗读起来就入情入境了。然后,我化了浓墨重彩来和学生一起品“趣”:先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找一找有哪些趣事,再让学生投入地动情地读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事,反复读出乐趣来,我进行巡视指导。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组织大家交流读书成果。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的课件可以实现自主选择功能,学生交流时可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趣事来读。一座座有趣的桥图、再加上我生动的语言描述,为学生创设了美好的学习情境,他们读书、思考、讨论、表演起来兴趣盎然,乐在其中,醉在其中,仿佛如临造桥其境!活泼生动的趣事容易让孩子冲动兴奋,可是这么神奇的作品却倒了,所以我在带学生欣赏孩子造桥的同时,又让孩子一起静静地品味桥倒塌后孩子的失落及坚持不懈的精神。此时,学生的内心一定是心潮澎湃,激动而喜悦的,失落而不懈,因为造桥的收获真是太大了!在学生畅谈学习感受时,他们的情感在升华,都有高歌一曲的意念,在此刻唱一唱《坚持就是胜利》难道不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吗?曲终情尤在,我让孩子们回忆童年趣事,仿照《造桥的孩子》的写法,将童年的幸福瞬间记下,变成永恒的怀念!这就是放飞体验,读写结合。 第一次读到《造桥的孩子》这篇课文,我就被文中描绘的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深深吸引住了,爱不释手。所以,在教学本文时,我精心设计,紧紧围绕“趣”字大做文章,时时、处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画面、音乐为学生营造了舒服、愉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走进课文,体验造桥趣事。在课堂上,我让他们尽情地朗读,读出个性;我让他们尽兴地表演,演出神韵;我让他们自由地想象,悟出文味来……课堂就是学生互相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看到他们一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我觉得他们不仅仅在体会造桥的乐趣,也在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成功的乐趣! 我们知道,语文课就是要变着花样让学生读书,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培养语感。这节课,我注意把读书落到实处,灵活多变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得兴致盎然。比如,紧扣“造桥”,设计的一段表演,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造桥”的内涵,读出了童趣:另外,我鼓励学生的“不同声音”,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通过这堂课,让我深深感觉到:语文课堂是生成智慧、孕育情感的摇篮,教师的使命就是深入研读文本、研究学生,努力探索语文教学真道!如今,我还很肤浅,今后我一定向着深远发展!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