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开放式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方案 执笔:王春华 严菊华 一、研究背景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识字量是大大地增加了。在新课标实验教材的试教中,许多教师反映低年级孩子面对大量的生字回生极快,变化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由此可以看出,识字既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虽然新课标教材识字部分编排特点鲜明,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结构复杂多变,识字量与以往相比又大大增加,一线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小学低年级课时紧,识字量大,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如何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识字?识字量的不足,影响学生阅读的问题等等。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也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教学建议为我们确定识字教学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领会新课标理念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在不断探索最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现在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化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尤其是汉字,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见,认识汉字无人不能。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将引领学生走出凝固的课本、封闭的教室,走进校园、家庭,走上社会,关注生活中的汉字,认识身边的汉字,在生活中识字,为学生阅读埋下伏笔,为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理性思考 1、有关概念界定 “开放式识字”: 突破课堂的束缚,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在游戏中、在日常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开动脑筋识字,这样一来,识字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 “开放式识字教学”:开放式识字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强烈的现代意识,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教学模式,它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2、研究目标 1、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激发识字兴趣,拓宽识字渠道,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扩大识字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 2、通过潜能的开发和识字效率的提高,有机地提早阅读,扩大阅读,改进阅读,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推进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促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提高开发低年级识字教学校本课程资源的能力。 3、研究原则 1、情趣性原则:我们在教学中,要打破识字教学的固定模式,把握情感识字的理念。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首位,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与方法,把注重学生识字的情感作为一种自觉行为,贯穿于我们的识字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注意根据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挖掘教材本身的情趣化因素,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情趣参与学习活动,体现快乐学习。 2、自主性原则: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去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纯的兴趣变成学生的一种心理满足,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三、研究内容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要使学生顺利过这一难关,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开放式识字中开发学生的识字潜能。运用开放式识字,在空间、识字量、识字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 第一、识字的空间上开放。利用校园生活中的师生交往、校园环境进行识字;利用家庭生活中的日常家庭生活、家居环境进行识字;利用社会生活中的社会活动、社会环境进行识字。 第二、识字资源的开放。不光是教材上的字会认,还涉及到动物、加电、日常用品、标牌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 第三、识字形式的开放。创设情景,根据汉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图画、谜语等形式引进识字教学,让学生喜欢识字。 第四、识字量开放。例如:第一册教材要求会认400个字,这个量是针对普通的学生,对于那些记忆力好,吸收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下家大识字量。 第五、识字的学习方法开放,过去学生识字是被动为主,现在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一些游戏,搞一些活动,倡导是自主识字,师生互动学习。 第六、识字评价的开放。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与能力。 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在教字学字的过程中,教师变枯燥为生动、变单一为多样、变呆板为活泼,运用一些有趣的方法,变枯燥乏味的机械识记为趣味识记,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觉自愿地识字,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四、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网上搜索、各类杂志、书刊。 调查研究法:对横林实验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情况进行现状调查。 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五、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学习、动员、准备阶段(2006年1月---2006年3月) (1)确定课题,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2)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实验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目标。 (3)收集与本课题实验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筹备资料库。 (4)学习各种现代教学理论、学习领悟新课标的精髓。 2、第二阶段:探索研究阶段(2006年4月---2007年10月) (2)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在自己所在的班级进行探索研究,探索识字途径、识字指导、识字资源等。 (2)开展课题实验公开课、研讨课活动,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并整理收集各种有关资料。 (3)组织测评、分析。 3、第三阶段:展示研究成果、结题阶段(2007年11月---2007年12月) (1):每位教师上一节展示课,进行实验交流活动,并请专家、领导进行指导,论证。 (2)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阶段性成果及实验效果进行汇总,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六、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1、研究报告,阶段性、专题性总结,论文,识字教学校本资源。 2、典型学生个案、学生作品等。 3、课堂教学汇报展示。 课题组成员 组长:王春华 严菊华 组员:王海霞 朱丽敏 陈淑娟 俞淼娟 王 莉 耿明霞 钱惠华 王丽珍 蔡琴燕 唐友芬 章婉琴 周华娴 邵丽萍 吴蓉梅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