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数学学科计划
发布时间:2014-03-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钱燕春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的指导思想是:以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教学的改革,发展教师的教学素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同时打造一支个性鲜明、团结协作、充满智慧的研究型教师团队,塑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群体,构建动态生成、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二、主要工作

(一) 常规工作“日常化”

1.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以备课组为单位,关注日常教学,重视课后聊天式的学习研讨,重点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时反思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定地点。根据行事历的时间安排进行有专题的集体备课。

2.推行随堂听课制度

    发扬门户敞开,随堂听课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相互听课、备课组与备课组之间的交叉听课、共同研究真实的数学课堂,课后进行自评与他评,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改变教师内在的一些观念。

3.建立学习沙龙制度

认真学习《常州市教学建议》,新课标,各科的教材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定期举行读书沙龙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初步了解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教师逐步用“课程理念”理论来指导实践。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基地学校的系列活动和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4.加强常规管理制度

每月25日左右进行常规检查(包括教师的备课、反思、学生的作业。)主要由教导主任、学科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每个学期举行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对考后情况进行质量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下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教材内容的变化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基础达标体系,每个年级每学期确定一项单项小型竞赛。

5.改革考核评价制度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考核评价上作进一步的调整,评价目标更加多元化,综合运用笔试与面试等方式,口算、笔算、操作等考核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渗透,以减轻期末考试时学生的压力。

(二)研讨活动“专题化”

研究过程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活动的设计与推进考虑可行性与实效性。研讨活动以“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为依据,以全体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准则,实实在在地在课堂实践中感悟“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

(三)教师发展“自主化”

1.课题的研究

老师们可以选择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感兴趣地问题,或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自主选择,确定小课题,进行课堂教学研究。

具体操作如下:个人自主申报,自由组合,认真作好过程记录,学期末进行课题展示与交流。

各小课题的研究做到“四重”要求:重研究、重过程、重实效、重积累。

2 业务素养的提升

1)积极参加武进区组织的青年教师评优课比赛活动

2)在反思中成长

3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周有一篇至少有质量的教学反思;3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月至少有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40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

3)及时总结,撰写论文

在学习理论、开展教改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4)同伴互动,取长补短

各备课组成员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每人每学期至少上研究课1节(包括备课组内研究课)。

三、日程安排

九月份

1.“新课标”一~五年级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教材分析(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六年级老师参加区组织的教材分析

3.交流教研组工作计划。

4.青年教师参加区小学数学教学评优活动。

十月份

1.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2.学习《常州市教学建议》,开展学术沙龙活动。

3.专题系列活动一(五年级备课组承担)

十一月份

1.参加实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3.期中质量检测与质量分析。

4.单项小型竞赛。

十二月份

1.课题组展示活动。

2.专题研讨系列活动二(三年级备课组承担)。

 

一月份

1.专题研讨系列活动三(一年级备课组承担)。

2.基础达标测试。

3.期末质量检测与质量分析。

 

20078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