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的含义 诸晓燕 教学内容:教科书74—75页,完成“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的活动重,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上星期五,我们学校举行了隆重的领养蚕活动,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 教学例1。 (1)看一看。 树叶的面有大有小,我们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面也是有大有小的。请大家拿出书本,用手摸摸书本的封面,你能指出黑板的表面吗?黑板的表面和书本的封面,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什么?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的什么?(多个人指名说) 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面积的大小吗? (3)比一比。 请同学们用桌面和板凳的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大,哪个面的面积小。(同桌说,点名说) 摸一摸练习簿的封面和三角尺的一个面,比一比这两个面的大小。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2、 教学例2。 (1)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小,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我们把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你能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吗? (2)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这是两个什么图形,你用什么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小组讨论,看谁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看,用眼观察是常用的方法,但是有的图形不容易看出来,这种方法不太可靠。 重叠,上台演示。 用同一张纸条去量。上台演示,全班试一试。 刚才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 3、 试一试。 你能用刚才比较的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用你喜欢的方法比一比。 你们还想比较吗?请每个同学动手画一个平面图形,先指一指它们的面积,在比一比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4、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的含义,知道了物体表面和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我们还学会了比较面积的方法。有几种? 三、巩固深化,拓展运用。 1、 想想做做2 。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它包括34个省级行政区,每个省的面积有大有小,出示4个省,你能比较出这4个省那个省的面积大一些,哪个省的面积小一些吗? 同学们如果有兴趣的话,课后还可以再在中国的地图上,再找些省份来比一比。 2、 想想做做3。 指名读题,问:“你想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学生独立数方格。 指名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哪个图形的面积小一些,你怎么知道图4有18个方格。 小结:通过数方格,我们知道第四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第二个图形的面积小一些。老师这儿也有两个画了方格的平面图形。一张有8个方格,一张有4个方格。猜猜看,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 3、 想想做做4。 谈话:我们班小朋友很喜欢画画,现在请小朋友拿出红色的水彩笔和蓝色水彩笔完成书上第4题,在动手画之前先把要求读一读。 图形中蓝线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什么,红色部分又是图形的什么? 一个图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一周的线段的长度,而它的面积是指这个图形面的大小。 4、 想想做做5 谈话:小朋友学了今天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了,你们看,这是一个学校的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并用今天我们学的知识比一比他们的面积。小朋友可以先自己 观察,然后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五.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提问:快要下课了,老师想请小朋友来谈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的收获? 希望大家下课后能找一些物体或图形,比比它们面积的大小,你们愿意吗?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