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 本世纪40年代开始,结构语言学、数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控制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等相互渗透的学科得到发展;外语教学日益依赖现代技术;各国教学法家竞相实验新的教学法体系。这给听说教学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美国国防部邀请了一批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法家,研究新的外语教学法。其中为首的学者是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布氏系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语言的机构主义语言学的创立者,又与直接法大师帕默有过学术交往,结果便制订了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操练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陆军口语法,又称布龙菲尔德教学法。试验取得成功;逐渐完善为听说教学法并传及全世界。听说法又叫结构法或句型法,《英语900句》(English 900)是听说法的典型教材。 在听说法的发展过程中,布龙菲尔德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得到了完善,成为规范的五段: (1)认知(recognition) 认知即对所学句型耳听会意。主要采用外语本身相同或不同的对比,使学生从对比中了解新句型或话语。 (2)模仿(imitation) 跟读、齐读、抽读、纠错、改正;同时记忆。 (3)重复,检查(repetition) 学生重复模仿材料,作各种记忆性练习;同时教师要进行检查。当确信学生已能正确理解、朗诵所学句型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段的变换活动。 (4)变换(variation) 变换即替换操练,应按替换、转换、扩展三步逐渐加大难度。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理解情况。 (5)选择(selection) 活用所学语言材料于交际实际或模拟情景之中,即综合运用。布龙菲尔德以后,对听说法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外语教学法家弗斯(Charies C。Fries,1887~1967)和拉多(R。Lado)。 弗斯严格区别method和approach的概念。他认为method是指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而approach则是指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路子和理论,由此可见听说法或口语法是一种目的在于掌握口语的教学法体系。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和进步。 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强调机械性的句型操练,脱离语言内容和社会场景,忽视语言内容和意义,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形势恰当地交际的能力。有些学生能把句型背得滚瓜烂熟,但在交际场合不会运用,或用得不恰当。而且机械性的语言操练比较单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