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试试看》教学实录及评析
发布时间:2014-03-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邵丽萍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

在尝试中学会生活

《我来试试看》教学实录及评析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邵莉萍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面对困难的积极心态,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乐于探索、不怕困难、挑战困难的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知道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成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生活的技能,提高自我服务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分享感受,分享活动成果,提升生活经验。

二、教学准备:

1   煮熟的鹌鹑蛋、鸡蛋若干个,广口瓶若干个,棉线若干条。一次性杯子每人一只。

2、“自己的事情试一试”、“家务劳动试一试”、(录像片段)

3、松花蛋拼盘、鸡蛋拼盘照片

3、蛋壳贴画三幅。

三、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的小手都洗干净了吗?好,上课!

(评析:课堂上要人人动手剥鸡蛋、剥鹌鹑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故事明理,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小鸡小鹰学本领》。(略)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如果也能像小鹰那样,大胆地试一试,就会有很多收获。今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好!让我们都来试试看!(揭题9、我来试试看)

(二)、快快乐乐——试一试

师:先试一试小朋友会不会剥鸡蛋。一分钟能完成吗?半分钟呢?要剥得又快又好。我们来试试看!

快乐尝试一:每人剥一个鸡蛋,把剥下的蛋壳放在一次性杯子里。

师:剥得快的几个小朋友,谁剥得好?为什么?

生:王乾剥得好,他没有剥破,很光滑完整。

生:赵明剥得不好,他把蛋剥破了,还有蛋壳留在上面呢。

师:我来现场采访,请问李聪、丁姗姗同学,你们为什么剥得又快又好?

李:我先把鸡蛋在桌子上敲碎,然后一剥就好了。

丁:我每天吃鸡蛋,都是自己剥,所以剥得快。

师:请问王乾,你怎么剥破的?

王:我把鸡蛋使劲敲敲,剥的时候又想快点儿好,用的力气大,把蛋白拉下来了。

师:请问辛力同学,为什么你剥得这么慢?

辛:(不好意思地)我不知道要敲碎了剥,平时我不喜欢吃鸡蛋,没有剥过。

师:请问王楠同学,你为什么剥得慢呢?

王:(低头)在家里,全是妈妈爸爸帮我剥的。

    师:应该怎样剥鸡蛋,才能又快又好呢?

生:先把它敲碎

生:动作要轻。

生:不能剥破。

(评析:先试一试,再说一说,剥蛋的方法总结出来了,剥得不完美,剥得慢的原因也总结出来了。既学会了生活的技能,又懂得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的道理。)

(三)、开动脑筋——试一试

师:除了自己的事情试着自己做,我们还要尝试做一些家务活.比如,家里来客人了,妈妈忙着烧饭做菜。“小明,帮妈妈把这一碗鹌鹑蛋剥一剥!”(出示满满的一盆鹌鹑蛋)你一看,哇噻!这么多鹌鹑蛋哪?要剥到什么时候?待会儿,妈妈就得用呢?怎么办?可得动一些脑筋了,是不是?

(评析:创设了生活中的情景,既贴近生活,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必须加快速度,才能完成任务。)

怎样剥得更快些呢?大家都来想一想!

生:我请小伙伴都来帮忙。

师:老师相信小朋友完全能够靠自己完成任务。动脑筋,看谁想出好办法!

生:先把蛋敲碎再剥。

师:鹌鹑蛋壳薄,敲的时候动作要更清。

生:我把蛋放在桌上揉一揉,就好了。

师:一个一个敲,一个一个揉,是不是慢了点儿?有些同学带了广口瓶,想想,能利用它吗?

生:我想起来了,把鹌鹑蛋放进瓶子里摇一摇,壳就能很快撞破。

师:我觉得只要能提高效率,剥得像刚才的鸡蛋那样,又快又好,就都是好方法。光想啊还不行,你想出来的哪些办法管用呢?我们试一试!每人先剥5个。试试看,谁能找到剥鹌鹑蛋的好方法。

快乐尝试二:开动脑筋,巧剥鹌鹑蛋。

师:你想的办法在尝试的时候成功了没有?你又试了什么办法?

生:我先是把一个蛋敲碎了,剥的。剩下的四个我放在瓶子里摇了几摇,省了敲的时间这样剥快了点。

生:我把蛋放在瓶子里摇,结果全摇烂了。

生:我把五个蛋放在桌子上一起揉揉,然后剥,没有剥破。

:  我一个一个剥的,破了两个,三个好的。

(评析:这一个环节,学生先思考方法,再动手试试,然后交流得出经验。使大家懂得,方法得当,效率才能提高。很多方法也需要在活动中尝试后才能知道是否有效。)

(四)、走进生活——试一试

师:通过剥鸡蛋,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能够自己的事自己做,很能干。通过剥鹌鹑蛋,老师发现小朋友还能动脑筋,尝试着帮妈妈干家务。实际上,自己的事还有很多,我们应该试一试;家务事就更多了,我们也应该试一试。有哪些事情可以试试呢?我们来看(播放录象:小朋友快乐尝试镜头以——自己的事情试一试:洗袜子红领巾、叠被子、穿鞋子系鞋带等快乐尝试镜头二——家务劳动试一试:小朋友学习洗碗、擦摩托车,拣菜等)

小朋友也来说说,应该是自己干的事当中,我们还有哪些也要试试?家务劳动中,有哪些事情你想试着做一做?

生:自己洗衣服,洗澡、洗头。

生:帮妈妈擦桌子,整理房间。

生:帮妈妈擦窗户。

师:要注意安全,可以擦你够得着的地方,危险的地方让大人做,好吗?

生:我想试试开摩托车。

师:你还小,等你满18周岁才可以,现在你可以试试骑小自行车。注意,交通法规定,满12周岁的学生才可以骑车上公路哟!

(评析:学生想尝试的事情很多,有些并不是切合实际的。教师在交流时引导学生尝试做能够胜任的事情,以免小朋友产生好高骛远,浮躁攀比的不健康心理,这显得很重要。)

(五)、克服困难——试一试。

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想尝试的事情,老师觉得,我们在尝试的时候,不光要做得快,效率高,还要讲究美观,漂亮!要做得精巧、细致。还敢不敢挑战自己,再试一试?

生:敢!

师:请看,这拼盘多漂亮哪,怎么做出来的? (出示切好的松花蛋拼盘、鸡蛋拼盘照片)请仔细观察,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生:刀切的,是竖着切的。

生:每个鸡蛋可以切成四瓣,然后拼成图案。

师:可是老师这里没有刀,再说,小朋友用刀危险,老师不放心。还有,如果用刀切,鸡蛋会粘在刀上,没有这么光滑了。

生:(怎么切呢?一时想不出办法。)

师:别急,好好想想,难道我们还被这点困难吓倒不成?

(学生试着找办法):拿瓶子盖切---用手切---用手指甲---

生:(惊喜地)老师,我想起来了,可以拿疯衣服的线切,我妈妈就是这样切的!

师:好办法!需要线的小朋友到组长那儿领。

师:现在还有问题,鸡蛋会滚动,你的手又拉着线的两头,没法切,怎么办?

生:我请同学帮忙,两人合作。

生:我用嘴咬住线的一头,手拉另一头,一只手就可以拿鸡蛋了。

快乐尝试三:小组合作,用棉线把鸡蛋切成四瓣,做出美丽的拼盘。

各小组作品展示。

师:真是“世上无难事,只要敢尝试”啊!这么困难的事,小朋友从未做过,也尝试成功了!老师非常佩服大家。我想说,你们真棒!

我想请小朋友也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以前,我从来没有剥过鸡蛋,以后我要自己剥。

生: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不要怕。多想几种办法,试试哪一种有用。

生:还有很多事情我都想试一试。

(评析:还是关于蛋活动的活动,但难度在不断加深,而学生尝试的热情却不断高涨,智慧的火花在闪烁,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勇于尝试,积极面对困难的良好心态。)

(六)延伸课外──再尝试

师:这节课,老师看到小朋友试了又试,战胜了很多困难,学到了生活的本领。可是,不光在剥蛋,切蛋这些事上会遇到困难。我们还会碰到很多难题,会遇到哪些困难的事呢?

生:我学跳绳,老跳不好。

生:我做数学题,总是想不出来。

生:我拉小提琴,老是拉不好。

生:我写毛笔字,总是写不好。

师:是的,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不怕困难的勇气,只要我们像小鹰那样,勇敢地试飞,一次又一次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就能练出有力的翅膀。

师:我们要准备下课了,可是,老师觉得大家要把桌子整理干净才行。特别是刚才剥下来的蛋壳不能丢,要好好保存。

生:蛋壳还有什么用?

师:对,很有用。蛋壳可是好东西哪!请大家欣赏。

生:哇!(惊奇地看着精美的蛋壳贴画图片)

师:课后,我们请美术老师指导,学习制作蛋壳贴画好吗?

生:好!

(评析:此环节设计巧妙,小朋友恍然大悟后又想捡宝贝似的,重新兴致勃勃地清理起课桌来,所有的蛋壳都被小心珍藏。而教师的目标不光在此,更重要的是又一次燃起了学生再尝试的强烈愿望,“试试看”的课堂,再次延伸开去。)

 

 

评析:

邵莉萍老师在组织《我来试试看》一课时,创造性地选用了跟儿童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的生活中的素材,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理念下设计的系列活动,使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它立足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形成体验,按儿童的逻辑解决问题,让儿童在一连串的快乐尝试中愉快,自信地学习生活的技能,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的教学活动本身也是一次尝试,尝试无疑是成功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尝试中学会生活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十分重视《品德与生活》作为“学”的课程,需遵循“儿童的大纲”,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师能高度关注儿童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创造性地改变了教材,设计了紧扣“蛋”的快乐尝试活动。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活动中,不断尝试,学习生活技能,品尝生活乐趣,真可谓乐在其中。在剥鸡蛋时,通过尝试、交流、学会了方法,又用此方法再次走近生活,探索剥鹌鹑蛋的方法,思考如何提高效率,提高生活质量。最后学习更美好地生活——学习制作拼盘。三次快乐尝试,,紧贴儿童生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从生活化的课堂中,儿童快快乐乐尝试——开动脑筋尝试——克服困难尝试,最后延伸课外激起学生学习蛋壳贴画的热情。这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课堂里,儿童“通过实际参与”学会了生活技能,学会了提高生活质量的本领。

二、尝试中学习探究

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课堂生活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上,儿童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尝试活动中,人人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探索剥鸡蛋的技巧,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学生在尝试着探究怎样提高生活效率(把蛋剥得又快又好)、怎样美化生活(不用刀用线能够把蛋切得更光滑、蛋壳还能制作精美的贴画等)、怎样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你也想试一试?)儿童在尝试、探索、思考、创意的过程中付出了努力,获得了宝贵的生活经验和享受了成功带来的喜悦,课堂成为他们的生活引导,对学生来说就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三、尝试中培养自信

学生在和谐的集体中生活,教师在帮助儿童表现出他们的最佳状态,儿童在做着他们想做又能做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课堂在尝试、交流、合作、分享中帮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样的课堂,无疑能有效地帮助儿童形成敢于面对生活困难得积极心态,增强学生勇于尝试乐于尝试的良好行为习惯,他们就这样在课堂上学会了生活,然后就能够自信地走进了生活的大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