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挂饰》教学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潘立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第2册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1—2课时 ★课程类别:国家课程 ★学生分析: 1、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幼儿向儿童转型的阶段,对身边的认识和对艺术创作的思维是自由的。但此阶段缺少一定的美术知识及美术技能,对于艺术设计的法则和造型方法了解甚微。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作为切入口,利用多种材质,结合生活设计应用让学生感受挂饰为我们生活带来的美的享受,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中获得乐趣。 2、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盛,求知欲强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以游戏为主。因此在教学环节设置上,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课上不过多地灌输绘画知识和造型原理,教学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兴趣,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概括出基本造型方法。教学流程以“演示与尝试挂饰的设计——分析方法——欣赏评述——说说做做——合作创作——归纳感受”的线索逐步展开,动静结合,通过讨论,活动,欣赏,评述,合作创作等多种活动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教材分析: 1、教材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美术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七课《小挂饰》,是从《花地毯》《有趣的半圆形》造型·表现类型的平面制作领域过渡到设计·应用领域的立体制作,是综合性很强的课业。因此,本课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在设计上都贯穿了新的教学理念,主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多元废旧材料来设计和制作,根据材料的不同形状、质地、颜色进行构思、设计、制作和装饰,取材广泛方便。从一年级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让学生体验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活动加以提炼,贴近生活,美化生活,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智能和技能。 2、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课本有了很大的变化,以人的发展为本,强化学生学习兴趣,艺术与生活紧密联系,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课教材内容的选择适合不同地域的学生,取材广泛方便,自主选择空间大。但建议能再多增加一些挂饰实用性相关的图片资料,把书编的再细一些,参考的空间更能体现地域性,贴近学生的生活。 ★设计理念: 为适应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首先通过教师佩带挂饰的形象邀请小朋友共同欣赏小挂饰,营造美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孩子,他们被有趣的装饰品吸引着,在欣赏中认识了种类繁多、取材各异的小挂饰。接着引导小朋友自主探究拆装小挂饰(可根据能力差异进行添加、组合),通过尝试发散思维游戏,分析制作方法,然后再欣赏精品,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自主解决问题。灵活启用课件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的色彩、逼真的动画、优秀的音乐,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发现旧材料的新价值,感悟挂饰造型、色彩的艺术魅力。 2、技能目标: 利用多元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设计串连出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不同风格的挂饰。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促进学生形成愉快的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渗透热爱生活的情感。 ★知识要点: 设计的法则——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立体造型的组合及材料的加工制作; 简单挂饰的设计制作方法与审美原则。 ★教学重点: 开启学生积极、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合理利用多元材料和工具进行挂饰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设计制作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各种挂饰。 ★教学形式: 分组合作教学。 ★教学场所: 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农村可利用乡土资源自制挂饰装饰普通教室。) ★教具准备: 1)课本,各种图片、实物资料; 2)自制小挂饰的教具。 3)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学具准备: 1)收集各种材质的材料。(彩色纸、吸管、麦杆、果核、树叶、纽扣、贝壳、石子、橡皮泥、各种颜色的线及不同粗细的针等工具。) 2)剪刀、透明胶等。 ★评价方式:作品展示、分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 激发兴趣:(2′) 1、 教师:直观演示服装与挂饰的搭配,激发兴趣。 (教师也可以从我国少数民族佩带挂饰的习俗,利用媒体导入此课。) 学生:了解挂饰物品,欣赏挂饰的美。 揭题:挂饰 2、生活中哪里可见挂饰物品? 引导学生回忆挂饰在生活中的运用,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感知材质 发现方法:(4′) 1、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发几件不同材质的作品,请学生感知材质,触摸感觉,同时观察发现挂饰的组合方法。 2、组织学生讨论: 喜欢哪一件?为什么?有谁的材料与众不同?串在一起又是怎么样组合排列的? 学生:观察、认识材料,找出木珠、石子、头饰、麦杆、麻绳、种子等材料。讨论材料的特点、及组合的效果。(材料可以按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疏密等排列产生节奏与韵律的比较美。) 板书:材料奇特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认识挂饰,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请同学感知材料的美,观察不同材质的肌理,动手使学生对挂饰的选材、形状大小组合等方法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实例分析,初步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在制作中怎样搭配、组合,打开学生的思路,为下面的教学设下铺垫。】 三、尝试学习 探索规律:(5′) 1、教师出示一组材料,让多位同学在多媒体展台上演示不同的排列搭配过程。 2、教师点评展台作品。(由点及面,及时点拨,随机调控。) 3、学生展示搭配组合的作品,介绍自己的思路,总结搭配排列组合的方法。(学生将一组材料不同摆放、尝试组成各式各样的挂饰,在制作过程中总结自己的感受、经验及对材料的认识。) 集体总结: 1)有的材料需要加工,如剪、贴、折叠等,以美化效果。 2)制作步骤:第一步将材料按一定规律搭配、排列。 3)第二步搭配、排列组合后还要用不同粗细的线串在一起, 板书:形状各异 与众不同 【设计意图:注重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美术 活动中来。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好动、好玩,在这一环节,教师只是引导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一起进行讨论、分析,进而归纳自己的感受、经验及对材料的认识。自主探索挂饰的组合规律,在质疑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将要进行的自主设计环节打下良好的操作基础。】 四、欣赏评述 设计拓展(5′) 1、 教师:课件展示精品挂饰作品,由项链、手链、到腰带、耳坠、包饰、手机饰品、钥匙坠、风铃……引导学生巩固认识了解更多、更美地搭配组合方法,同时也知道挂饰的含义和更多的挂饰的种类。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拓展视野和创作思路,各其所好,逐步培养具有自己个性的审美风格。】 五、合作设计 动手动脑(18′) 1、“巧巧手”准备设计一件什么挂饰?送给谁? 此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作业,组内各成员分工合作,凝聚集体的智慧设计一件挂饰品。 【分组设计强调的是合作操作, 明确分工,凝聚集体的智慧设计一件一件挂饰品。】 六、展示作品 评评议议(5′) 1、 学生分组展示作品,全班交流点评。 2、 拓展生活:把作品挂在家里、教室里、脖子上、手腕上享受成功的快乐。 3、 动动脑,挂饰还可以美化生活的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展示分享成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交流学习。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七、归纳感受 领悟设计(2′) 今天,同学们用巧巧手创造了实用、美观的小挂饰,为我们的生活又增添了一件件亮丽的饰品,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其实,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们善于发现、善于思索,一定还能创造出更精彩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建立学以致用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 教学建议: 该课地域广泛,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充分发挥本土资源,充分利用与众不同的材料来设计挂饰。其次,媒体运用可根据实际情况。日常教学还需教师的自制教具,增加大量的图片欣赏可以为学生的创造提供素材,便于欣赏,拓宽学生的视野。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