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介绍。 《学习真有趣》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二个主题“快乐每一天”中的第三个话题。本组课文的学习,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每门学科都有乐趣,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完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上小学的儿童,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快乐”是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热切期望!然而,经过这近两个月的学习后,他们感觉到小学生活的节奏比幼儿园快,任务比幼儿园重。学习中碰到字写不好、画画不好、歌唱不好、拼音不会拼等问题,因而产生畏难和焦虑情绪。本课的教学,就要通过活动、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这两个月在学校所获取的各门学科的新知识、学到的新本领、认识的许多新朋友等体会到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因而,就愿意学好各门功课,感到学习真有趣!同时,抓住“儿童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的办法。儿童在学习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三、设计理念。 “儿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他们生活中的内容。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对于《学习真有趣》一课的设计,我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每门学科都有趣,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情感。 2、学习与老师、同学交往,善于发现自己和同学学习优点,并学会欣赏,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行为与习惯 1、鼓励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每门功课,不偏科,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字要写得端正。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学习每门功课都有趣,懂得学习的重要意义; 2 、交流学习一些学习的方法和窍门,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以问题提出法来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主题活动: “撕纸”游戏。 1、教师做玩魔术游戏,出示手里的一张餐巾纸。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用手里的这张纸给大家变个魔术,好吗? 学生好奇。 师请一位小朋友把纸撕碎。 师把碎纸高高举起,用右手把它揉成一团,塞进左手,让学生对着左手吹气。 然后,师从左手中抽出一张完好无损的纸。 2、探究魔术奥秘。 师:小朋友们,有趣吗?好玩吗?你们想不想玩玩? 师打开左手,慢动作示范一遍,让学生看清其中的奥妙。 生跃跃欲试。 师:好,请有兴趣的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餐巾纸,也来玩这个小魔术。 3、小组练习,教师指导。 生兴奋地开始练习,教师巡视,给予有困难的学生以帮助。 4、学生尝试魔术游戏。 师生共同表演,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生:撕纸魔术真有趣! 生:玩撕纸游戏很开心! …… 5、教师小结板书:《学习真有趣》。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的创造过程,只有在了解儿童生活,掌握儿童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创设出为儿童乐于接受的教学情景。“撕纸魔术”游戏的构思是巧妙的,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魔术本身给人一种神秘感,学生看见老师玩的小魔术那么逼真,一定会跃跃欲试,激发起他们的参与意识探究的欲望。由此把这项学习活动演变成学生自己的心理需求,学习起来更显轻松和主动。学生在探究小魔术的过程中,能够进入了学习状态,从而体验到学习的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主题活动“我学会了”,展示学习成果。 1、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爱学习的精神老师十分佩服。开学以来,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学到语文或数学当中的一些知识。比如: (预计学生会说:学会了认字、写字、数数、算数学题、画画、做手工等等。) 师:的确,老师每天都能看到你们的每一个进步,很为你们高兴呢!你想不想把上学以来学到的本领展示出来? 2、展示学习成果。 (相机点评,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奖励“四星”——健康之星、快乐之星、爱心之星、智慧之星) 师:小朋友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居然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和本领。你们真了不起!虽然学习是艰苦的,但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又会什么想法呢? 预计学生会有一下几种答案: 生:我学到了本领,我心里很高兴,很开心。 生:我觉得学习还是很有趣的! 生:我觉得辛苦是值得的! 生:我爱学习! 3、唱儿歌。 读读写写算算题,唱唱画画练身体。 又动脑,又动手,学习生活多有趣。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儿童的生活是构建课堂的基础,是教学关注的中心,儿童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并乐于参与的一种形式。孩子们入学一个多月来,学习成了孩子们的主要生活,他们有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这个环节里,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舞的平台,引导学生自我展示。把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引入课堂。通过展示他们在学校学会的各门功课成绩,使得学生从这些成绩中感受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构建起对学习的再认识。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不是由老师“告诉”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跟教师,学生跟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获得。这样可以淡化“说教”的痕迹,使得学生获得最真实的体验。 三、主题活动:“我会学”,探究学习方法。 1、 出示卡通动物“乐乐猴”,提出问题。 师:“乐乐猴”和小朋友们一样觉得学习很快乐,很有趣,可是,最近它遇到了一个小小的困难,是什么呢?还是让它自己说说吧! (出示CAI课件,乐乐猴苦恼地自述写不好字的烦恼。) 2、 谈论,为“乐乐猴”想办法。 师:谁愿意来帮帮它呢? 预计: 生:写字要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 生:上课要认真听讲。 生:写字的时候要细心,要认真。 生:不会写的时候,要多向别人请教。 生:多多练习练习!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热心,帮助乐乐猴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看,乐乐猴说什么呢? 师播放CAI课件:乐乐猴高兴地谢谢大家。乐乐猴一定会在你们的帮助下把字写好的。 3、 暴露困难,同学互助。 师:小朋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呢? 预计学生会出现的困难有:害怕美术、唱不好歌、拼不好拼音等等。 师:大家想想办法,帮帮他们好吗? 学生展开讨论。 针对突出问题,具体指导。比如:大家说说:怎样才能画好画呢? 生:按老师的方法去画,慢慢就会画好。 生:多练习,也会画好。 生:看老师是怎么画的,再自己练。 生:多注意观察,才能画好。 师:同学们找到办法真好,只要认真观察,多练习,还要坚持画,就会画好,可能你将来就是个画家哦! ……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我们可以自己动脑筋想想办法,也可以去问问小伙伴、老师和爸爸妈妈。等你战胜困难,学会本领时,你一定会更加开心、快乐! 【设计意图】 鼓励儿童袒露自己真实的思想,让学生把自己真实的学习情况在课堂生活中呈现出来,把自己的困惑摆出来,这才能使我们的品德课上出真实,收到实效。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光有快乐,也有苦恼。如果我们忽视了他们的内心对学习的,就会使这些困惑和苦恼在他们心中滞留,长此以往就给他们今后更艰巨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教师出示了好朋友乐乐猴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孩子们换一个角度来交流、讨论,帮助好朋友解决困难,学生在帮助乐乐猴的过程中自己也找到了战胜困难的好办法。然后,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谈谈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孩子们自己帮助自己,共同探讨,互相帮助,相互激励,战胜困难,从而获得成功后的快乐。这样的处理既有针对性有具有较好的实效性。 (四)主题活动:尝试“我能行”,指导实践活动。 1、出示一首诗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学生读,小组内互相读,直至会背。 师:谁愿意试着背下来? 数名学生大声背诵。 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 生:我想到鹅在水上游泳的情景。 生:我觉得很简单。 …… 师:你们读了这首诗,想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鹅很美。 生:这首诗很美。 …… 师小结:是啊,如果我们不学习,就不会知道这些的。困难其实也害怕我们。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它就会躲起来,甚至会消失,我们就一定会成功的。 齐唱歌曲《小儿郎》,结束全课。 【设计意图】 体验和感悟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没有这个过程,学生认识就不可能形成。体验的过程就是亲历实践的过程。认识在实践中感悟,行为在实践中养成,在课的最后设计读儿歌,就是一个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停留在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层面上,而是借助轻快地学儿歌过程,揭示“困难并不可怕”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困难。提升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品德教学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