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研究、Blog与教师的成长
发布时间:2014-03-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黎加厚
     2004年的春天,热心教育改革的老师们忽然发现,经历了课件制作、主题网站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课程改革等一系列的培训、研究、探索之后,“教育叙事研究”伴随着春风向我们走来,带给我们全新的震撼和激情。
     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能够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教师采用叙事研究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关注教学实践中的 “教学问题”和“教学冲突”,通过叙事报告反映出作者自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写出自己对研究事实的反思。
     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教育叙事研究推动每一位老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非常值得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采用。
     网络日志(Blog)作为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交流平台,将过去以书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报告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实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新发展:
  1.教育叙事报告数字化,使得叙事研究更容易保存、流通、复制,使叙事研究的传播范围全球化;
  2.只要敲动你的指尖,你的故事便可以传向网络;同时,你可以方便地获得别人的叙事报告资料;
  3.以书籍、杂志、报纸为载体的叙事报告,生产和传播的周期很长(年、月、日),Blog上的叙事报告可以每分每秒刷新;
  4.正式出版的叙事报告,需要经过若干“守门人”的过滤,对以一般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投稿和发表的门槛很高,Blog实现了“个人出版时代”的梦想,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你的叙事故事,与全世界的读者共享你的研究成果。
  5.Blog使叙事研究突破了研究者个人的小圈子,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读者与研究者之间可以展开充分的交流,创造出更多的智慧。
  6.新兴的Blog环境对人们提出了新的行为规范和要求,你必须自觉地遵守网络上的版权道德,自觉地遵守四项基本原则,提高自己的信息伦理道德。
     教育叙事研究与教育Blog相结合,恰是一种天赋的完美结合。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我们惊喜地看到,以Blog为信息环境载体,不仅教师可以写一些教学的反思、范例、经验和感触,为他人提供丰富的一线的实践素材,而且可以通过发表在自己的Blog上,在线得到来自全国的同行和专家教授的帮助引领。理论层次较高的专家学者可以通过对这些范例的理性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实践找到相应的理论作支撑,反过来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办学理念,使理论起到直接指导实践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往往带动了一个学校的大多数教师参与,进而影响到更多的学生,使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在全体师生的智慧和协作中得到提升。因此,进入2004年后,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写自己的教育叙事并结合Blog发表交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
     通过笔者在山东、上海等地的教师培训,我们得到较多的启迪:
  1.教育叙事研究与一线教师的生活最贴近,通过教育叙事研究,老师们最容易表达自己的教育体验和梦想。
  2.教育叙事研究与教育Blog相结合,恰是一种天赋的完美结合。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3.“立竿见影”出自汉代魏伯扬的《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古传响。”说的是在地上立起一根竹竿,马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喻采取措施,马上见效果。我在山东淄博、上海浦东进才北校等地给教师们介绍了Blog ,老师说,上午知道了教育叙事研究和教育Blog,“今天晚上我就做自己的Blog”,第二天整个世界就发现了这些参与教育叙事研究和Blog的老师们的新进步。
  4.好的案例=一个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点评,教师们的叙事研究需要进一步提升。同行的评价,专家的点拨,来自学生的交流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生活之树常青,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体验,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