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信息技术教育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发布时间:2014-03-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夏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蔡琴燕

内容提要: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各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阐述了笔者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的一些理解。并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为例,谈几点认识。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励全员参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强化个体学习,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各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过程中同其他学科的碰撞和融合则显得更为突出, 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目前国内比较主流的理解是“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 ,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例如 ,我国许多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已进行多年的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项目 ,就是这种整合的典型尝试。这种观点将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 C A I ,即计算机辅助教学上。它突出计算机作为工具 ,去辅助各传统学科的教学。在 做法上 ,它强调三个要点 :一是软件方面寻求合适的教学平台 ,提倡教师利用现有平台,而不提倡教师人人做课件;二是相应的教师培训 ,在计算机技术培训方面也是着重提倡一般化的基本技能培训;三是在教师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信息检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实施课程整合。从整合的目标价值观看,这种观点看重的似乎是被辅助的其他各学科教育 ,而非信息技术教育本身。

     计算机辅助各课教学目前是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各课程整合的主要的也是有效的方式。下面,我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为例,谈几点认识。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励全员参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主动、自主地进行学习,这首先应是学生具有自我判断、自我决策的主动学习行动。它的养成是需要良好的环境、一定的时间和必要的操作技术的。这里的“良好的环境”,不只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环境,它还涉及到构建“良好环境"”的原则。例如,不惟“纲”、不惟“本”,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不以教案和听课教师为本,每时每刻都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就被认为是第一条构建“良好环境”的根本性原则。学习环境应该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充分的技术环境中,让学生充分地应用技术,而不是让学生经常看教师的操作、看教师的表演。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教师的智慧,根据当时学生学习实际水平和学生实际需要,实时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不仅有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还有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不仅有理智的活动,而且有情感活动。因此,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喜欢语文,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多媒体、虚拟现实等可以说是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调动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它们可以合成各种融声、光、色、形于一体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设计录音、角色扮演等交互方式,使得学习者可以充分调动听、说、视等各种感官,再现生活场景,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和体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例如:《小小的船》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里为了让学生理解月儿和船儿的相似点是“弯弯的”、“尖尖的”,此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只见美丽的星空中是弯弯的月儿,天底下是小小的船,鼠标点击地上的小船,通过动画效果看到小船慢慢地与月儿复合,这分明呈现出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是多么的相似。教师边演示边问:“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呀?”看着演示,读着课文,想着情景,学生顿悟:作者为什么说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这样比喻是多么恰当啊!学到此,又进一步让学生想象小女孩坐在月球上那种兴致勃勃的样子!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在其实际操作中,由被动的学习,逐渐转化为主动的学习,进而逐渐转化为自主的学习。在教完《小小的船》,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一份有一定创意的语文作业,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打出全文,并配上相应的图画,爱动脑筋的学生画了与课文插图不一样的图案,真叫人耳目一新,教师通过 电脑,把最好的作业展示给全体同学看,教室顿时像炸了锅似的,学生们都异常兴奋。教师通过网络把学生的作业展出与全班同学交流,即评即改,互相启发,激励着所有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在这种学习状态的渐变中,逐步取得“获得自信”和“进行较高效率学习”的经验,逐步学会适应自己和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身处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共享资源环境的学生,在他们实现问题解决式和任务完成式的学习过程中,在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明显地显现和更有意义地养成学生的主动、自主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学会在自主的学习空间中生活。

      二、运用信息技术,强化个体学习,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创新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育的这一突出特点,强调了语文学习的个性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的教育理论真正得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成为可能性在老师或内行的指导下,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爱因斯但中学时代的许多考试科目不及格,爱迪生向老师提出了许多问题而遭责骂甚至鞭打,温斯顿·邱吉尔在学校时则作业很差,口齿不清·……但是爱因斯但成了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迪生成了最伟大的发明家,邱吉尔成 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演说家和政治家。这就说明根据每个人所属的学习类型来学习,根据个性和个人品质来学习,才是正确的学习途径。如: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争当小导游》,活动要求是先拟提纲,再以导游词的形式介绍常州的一两个景点。常州虽然是我们的家乡,但真的要求学生介绍常州时,还真有点说不上来,真正能说好一篇导游词的并不多。为此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争当小导游”的网络型课件,通过组织学生网上查询、收集信息,扩大知识面,通过“交流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资源共享。课件中提供了大量有关常州的风士人情、地理风貌的知识,让学生欣赏大量的图片,阅读大量文字。为了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接受大量信息,激起说话欲望,为写好导游词打下扎实的基础。老师进行了开放式自主学习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种网络环境,既符合开放学习,又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学生是有个性的人,为了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我又设计了预置模式,即让学生跟着课件一步一步学下去。

     以计算机为主的交互媒体,不仅能给学生以指导,还能及时对学生的反映作出反馈、强化,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习作训练,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使学生和教师处于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传者和教者之间建起双向的通道,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件主要展示给学生的是有关常州的一些情况,材料非常多,老师有选择地设计了15个相关链接,并将之称为"龙城风貌"。在课堂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浏览常州的各大景点,有选择地仔细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景点,通过观赏老师提供的例文,非常轻松地相互口头介绍常州的一两景点,等到按动键盘到“习作园地”去交流时,真是迫不及待。这堂网络课件的习作指导课,收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所无法达到的人人后话说、人人会说的良好效果。

     这样教学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全过程,既突出培养了学生的个体创造、实践能力,又让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受到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增强了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凭借信息技术有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从多方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三大特征之一,学会合作、与人交往是新时代人才的重要素质,也是信息时代必备的学习能力。因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优化合作学习,体现合作性教育。

    提倡“合作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人在人间生存和参与构筑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越来越重视通过小组学习或伙伴关系下的汲取等合作过程,尽量使几乎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体验在群体中自己的独立存在价值,并感觉到他人的独立存在价值。有人说:“不会合作的人,不能称得上是现代人”,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与周围的人如何协作。

    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生对被探索的事物和问题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虚拟互联网上,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们与教师一起,利用聊天室平等地进行讨论和交流,“平起平坐的网友们”共同建设学习群体,每个人都成为其中的平等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共同进行协商和辩论。这时,教师可能经常地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来引导讨论”。这里最大的忌讳,莫过于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过程,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善和深化对主题所涉及内容的意义建构。

    无论是独立探究式的学习,还是合作探究式的学习,都需要组织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和完成比较艰难的任务,因为简单、容易的研究对象,将把学生引向形式化的学习和造就学习的懒惰。只有在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和完成有分量的任务过程中,才会使学生学会探索,学会研究,学会学习。

 引文出处

1、《信息技术与教育腾飞》—— 北京科利华软件集团 宋朝弟 《中国电化教育》1999.1

2、《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浙江教育学院 王治文《教育信息报》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善》—— 张家全  《教育研究》2001年第10期  

4、《培养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发展》——龙岩市实验小学  连雪红  

 

                                                    2002.6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