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初期与研究过程中,收集有关资料深入学习理论,在理论指导下研究组织学生开展教育“小课题”活动的流程和组织教师举行示范性的研讨活动,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究活动。“小课题”研究活动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辅导、讲授为辅。除必要的知识必须讲外,一般这一时间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学生的小课题组活动,包括外出或在校内搜集材料(比如去书店、图书馆、上网等),小组研究问题,进行社会调查、采访、参观等实践活动。 第一大阶段(开题阶段) “小课题” 研究活动课开题阶段流程图 学生个人自选课题 老师合并学生课题,进行选题指导 学生从老师合并后的选题中再次选题,并自愿结成课题组
开题报告陈述 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首先在科学课上展开示范性研究,并逐步向其他学科及其他教师渗透。我校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有92%的学生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自由研究,有97%的学生认为自由研究还需教师的适度介入。我们接着在六5班展开“小课题”研究活动,在一段时间的研究摸索中发现,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了一般的科学探究方法和步骤。所以他们的研究非常成功,而且学生觉得很有意义。但是三、四年级还没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所以我们教师更多地介入学生的研究之中。 在三个多月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也碰到了一些问题,并对上一阶段的研究进行了反思: (一)、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但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假冒小组”与“传统小组”的形态仍存在,“积极互赖”的小组学习怎样才能真正、完全地走进课堂,是我们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二)、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一种帮助的角色,其他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参与度不均衡。下一阶段,我们将努力提高每个学生的发言率,如“谈话卡”等。 (三)、在转变学习方式、推进“小课题”研究活动中对合作学习进行一体化研究,是本课题下一阶段研究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在研究过程中逻辑地包含了合作学习。但是,在研究中能否对合作学习予以特别关注,将会影响到学习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一般来说,“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所指向的目标,是以认知为核心的多元目标,其中关于学会合作这一现代社会的重要目标却没有得到特别的强化。所以在推进“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特别关注合作学习。我们准备将这一研究内容主要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进行。 五、问题与展望 ⑴ 我们 “小课题研究”的研究课时间灵活,可以每周上一节,也可以根据活动需要,隔周两节连堂上。在有外出活动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占用整个下午,把课后辅导班、兴趣班时间也用上。 ⑵ 学生完成长作业的时间是灵活的,可以按部就班完成,也可以提前完成,而且允许错后完成(如果研究的确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为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实事求是,允许错后完成,期末只展示自己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其余部分留到假期里接着完成)。 ⑶ 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学生自选课题,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涉及到各个学科,方方面面。比如“中国文字”、“横林的环保调查”、“儿童观看动画片的倾向”、“白露的生活现状的调查”、校图书使用情况调查”等。 ⑷ 学习地点是开放的。学生在课余,必须要走向社会:书店、图书馆、博物馆,商店、医院、工厂,街头、公园、居民家庭、社区活动站……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学校、家庭、社区共同组成了学生学习的大课堂。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