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流程与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4-03-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ej9577
    选好课题以后,就要着手研究。小课题研究一般分为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包括材料,方法选择,方案制定等。(2)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 , 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通过实地考察、 调查 , 采访 , 获得直接研究材料 , 或者通过体验 , 模拟等取得相关材料。 (3) 整理归纳分析材料 , 寻找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 得出初步研究结论。 (4)充实材料 , 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5) 论文或报告答辩。 
这里介绍一下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小课题研究流程 ( 资料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0.1) 。就组织与实施过程来看 , 华东师大二附中的研究型课程实验包括了选题、资料收集、制定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结题等几个环节。 
( 一 ) 选题 
大致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 
1. 小课题研究动员。 
2. 国内外学生小课题研究经验介绍。 
①由指导老师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 ; 
②学生介绍他们各自的成功经验 ; 
③研究方法介绍; 
④聘请在各个学科领域中作出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介绍当前国内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 , 为学生自主选题作准备。 
3. 学生自主选题。学生可以选择全新的课题 , 也可以是别人己研究过的课题 , 但两者都强调课题研究本身的新颖性——要么取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 要么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 要么提出一个新的观点。 
( 二 )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阶段强调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可能。这一阶段的工作大致包括 : 
1. 课题组的组织。个人题目内容相近的 4-6名同学自愿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小组 , 小组自行产生组长。 
2. 小组课题的确立。小组对每个人的题目和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 , 最后形成本小 
组的研究课题。 
3. 指导教师的选聘。小组自行选聘校内相关学科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 也可以选聘校 
外特别是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担任指导教师。 
4. 研究方案的制定。小课题确立后 , 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 , 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大致包括 : 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本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本课题拟创新之处、具体的实施步骤 ( 研究进度计划 ) 、课题组成员的分工、经费预算、主要参考文献等。 
5. 开题报告。以班为单位组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会由各研究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指导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 , 指导教师和全班同学均可提出问题 , 小组内各成员均可参与回答提问。选题不予通过的准备第二次报告。 
( 三 ) 小课题研究的实施 
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获准通过后 , 即可按计划利用每周2课时的时间和其他课外时间分头进行研究。 
( 四 ) 结题与答辩 
各研究小组完成课题研究之后 , 需要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前者详细叙述研究思路、 研究过程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 后者则着重描述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 以及参与课题研究的体会等。 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进行初步的评审。答辩由陈述、展示、提问、回答、评语四个部分组成。在以班为单位的答辩过程中 , 各研究小组推选一至两名同学为主陈述人 , 在所限制的时间内 , 向全班同学和指导教师简要汇报。指导教师和其他 同学就有关问题进行提问。答辩的过程 , 实际是一个小型的学术讨论会。 
华师大二附中自1996年秋开始在首届全国理科班高三年级中进行实验、 1998年秋在全校理科班和高一年级全面推广该项实验以来 , 研究型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不同的学科 , 不同的研究对象 , 不同的研究范围、目的 , 在选择研究程序、制定研究方法上应有所区别。比如 , 要研究鲁迅的笔名 , 只要查阅资料就可以了 , 而研究流行广告语 , 不仅要查资料 , 还要分析电视、报纸上刊登的广告 , 到街头考察广告 , 可能还要向居民做一些调查。但是 , 相对来说 , 各学科课题研究的程序大同小异 , 在此不须细说。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 一 ) 应特别注重问题意识 
一般课题(论文)的选题从哪里来呢 ? 应该来自于疑问 , 也就是问题。比如你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矛盾冲突 , 或者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到的来自于他人的问题 , 包括困扰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问题与社会问题 , 现有理论的破绽与漏洞等。当然也可以通过对某个现象的梳理发现其中的问题 , 找到有规律的东西。一句话 , 问题就是未知世界。而课题研究 , 就是以 “问题 ” 为核心 , 从已知条件出发 , 通过搜集材料 , 观察试验 , 研究推理等 , 寻求解释的方法 , 探求解决的途径 , 最后达向未知彼岸的过程。 比如 , 我们发现 , 在上学路上 , 某个路口经常堵车 , 心中自然会发生这样的疑问 :“ 同样的道路 , 为什么这里会堵车呢 ?” 这就是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 , 我们去现场观察 , 看看这个路口什么日子、什么时间堵车 , 堵车跟哪些具体因素有关 , 诸如道路设置、车辆质量、交通违规、红绿灯频率、指挥不利、天气变化等 , 而在这些因素里面 , 哪一些可以控制 , 通过什么方式手段可以控制 , 通过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 并尝试提出解决或缓解的办法。这才是研究。研究不能满足于是什么 , 而应该追求为什么 , 怎么样。比如 , 有个同学选的课题是《爱因斯坦研究》 , 文章既不从科学角度谈相对论 , 也没有从教育的角度提出爱因斯坦为什么成为爱因斯坦 , 只是把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简要介绍了一番 , 这样的所谓研究既没有提出问题 , 也没有回答问题 , 当然就不叫研究 , 只能叫介绍。因此 , 课题中要看得出问题 , 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 , 也不需要研究。有的研究从题目表达看上去没有问题 , 比如《水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似乎也是介绍 , 但是 , 这个课题下面实际上隐含着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水浒》 中的女性都很坏 ?” 课题还是由问题生发出来的。 
( 二 ) 应特别注重创新意识 
创新是研究的生命。一项研究有没有价值 , 虽然已从课题上反映出来 , 但是 , 课题本身只提供了实现价值的可能性 , 还不是真正的价值 , 课题的真正价值只能通过研究过程、研究结论最终得以实现。而价值实现的大小 , 往往决定于有没有创新性。研究的创新意识 , 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 : 提出新问题 , 研究新对象 , 采用新方法 , 得出新结论。而不是去重复别人的研究 , 概括别人已经得出结论。 
有几句忠告 , 尽量不要去选择已经有定论的课题。比如“抽烟对人的危害” 、“朱自清散文的美”, 尽量不要选择自己不熟悉或能力不及的课题 , 如 “纳米技术的利弊”,“史记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 同时 , 最好也要避开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课题 , 因为这样的课题会有许多专业人员己经在做研究 , 从正面很难超越他们。再说 , 别人己经做过什么研究 , 有什么主要著作 , 有什么主要观点 , 有哪些主要争论 , 这些情况你都不知道 , 很难作出深入的有价值的判断。 比如《论阿 Q 形象》、《推广普通话中的问题》等。相反 , 应该选择那些边缘性的 , 交叉性的 , 不为成人世界所熟悉关注的话题。比如 “网上流行语初探 ”,“网上语言对青少年作文语言的影响”, 这样的课题与我们中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近 , 做起来反倒比成年人有优势 , 因为了解情况越多才越有发言权 , 别人没有涉及过的 , 才容易有创见。 
冷门或边缘话题容易作出创见 , 当然 , 不是一定要选择冷门 , 如果你对某个话题的确有疑问 , 能从最流行的观点中发现可以探讨的地方 , 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独特的见解 , 那当然更好。应该鼓励年轻人树立反思 “流行” 、挑战权威的勇气。比如大家都说研究性学习好 , 你能不能寻找论据予以质疑 ? 大家都说打电子游戏影响学习 , 你能不能搞一个调查 , 看看到底影响不影响 , 影响到什么程度 ? 是正影响还是负影响 , 等等。也许你的结论不够稳妥 , 论证不够充分 , 但是你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这一点 , 就应该给与高度评价。研究从根本上说是探索新事物 , 而犯错误是探索的一部分 , 犯错误并不可怕 , 可怕的是没有自己的分析判断 , 人云亦云。在研究中 , 一万个人重复前人的观点 , 仍然只有一个观点 , 而一万个错误的观点中 , 则可能孕育着突破 , 潜藏着真理。 
当然 , 学生的课题研究与专业人员是有区别的 , 对学生研究的创新要求也不能等同于专业科研人员 , 但是 , 在研究性学习中 , 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 , 学着发出自己的声音 , 对于将来的发展 , 是十分重要的。 
( 三 ) 应特别注重实证研究意识 
实证研究是从西方自然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发展出来的 , 它既是一种研究方法 , 也是思维方式。 其特点是重视数据分析 , 重试验 , 重调查 , 其研究过程是把研究对象分解成若干个相关的要素 , 并运用统计学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微观的分析 , 由量的研究归纳出对整个事物性质的判断。 实证研究的优点是把对事物的研究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 , 往往把握准确 , 论据充分 , 论证严密。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 , 西方社会的实证研究有几千年的传统 , 相对而言 , 东方人 , 尤其是中国人 , 从孔子到鲁迅 , 擅长于对事物感性的整体把握 , 这样的研究其结论往往独到而深刻 , 但是也时常缺乏细致分析的支撑 , 往往浅尝辄止。比如同样谈阶级压迫和剥削 , 中 国人的说法是“谁养活谁 , 大家来看一看”,“泥瓦匠 , 住草房 , 纺织娘 , 没衣裳 , 编席工 , 睡光床 , 卖盐的 , 喝淡汤……”,西方的研究一定要用个数学公式来表示剩余价值论 : 谈到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 中国的说法是 “ 三个世界” 和 “超级大国”, 西方会把国家分解成“综合国力” 六大要素 , 用一套量化标准来衡量。 
类似的还有如表示生活水准的恩格尔指数、健康指数 , 连体重都有标准指数 , 尽管这些数据模型有的并不科学 , 但是 , 这种用数据表示事物性质的意识值得我们借鉴。表面上看 , 中国式的概括生动精要 , 往往能用三言两语抓住本质 , 而西方式的分析无非也就是证明了中国式的结论而已 , 但是 , 从研究的质量来说 , 还是实证研究更为扎实、科学、细致、深入。 
实证研究更多的适用于自然学科 , 语文学科的小课题研究有时要借助体验、猜想等。还有 , 学生的小课题研究也不像科学家作研究那样严谨 , 但是 , 在操作当中有意识地运用实证分析方法 , 有利于养成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作风 , 对将来是大有好处的。比如要研究厂名店名用字中不规范用字 , 你就要去统计 , 看看有多少是错字 , 有多少是别字 , 有多少是不规范字 , 出现的比例占多少 , 这些字的分布如何 , 来源如何 , 跟其他城市比较一下 , 看看严重不严重 , 跟历史上某一阶段比较一下 , 看看是否有改进 , 问题出在哪里 ? 这样一统计 , 结论自然就有了 , 整改建议也有价值。不能满足于一言以蔽之式的概括。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 , 小课题研究不是研究性学习的全部。不能把 “ 研究性学习 ” 等同于做课题研究 , 脱离正常的课堂教学 , 脱离学生学习的实际。虽然说 , 做课题研究 , 教师较少施加影响 , 比较容易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 但是 , 做研究所必须的基本素质——积极思维 , 大胆质疑 , 发现问题 , 判断分析问题的方法、标准 , 尤其是探究意识 , 很多都是在课堂教学 活动中养成的。课题研究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不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 , 自己没有独立思考 , 大胆质疑的意识 , 那么几乎可以肯定 , 他在指导小课题时 , 也同样提供不了多少帮助。 
——摘自福建师大《语文建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