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小课题的研究探索
发布时间:2014-03-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ej9577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述雏鹰在课外小课题研究时如何选题,在实践过程研究课题的确立,计划的拟订,实施以及成果的研讨评价。为队员创设了学以致用的途径,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极地感受、体验,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选题、实践、成果

 

“雏鹰课外小课题研究”是雏鹰节假日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活动方式,是队员在辅导员老师配合下,师生共同策划参与的一种与队员自身信息相关或与社会有联系的一种小型研究课题。此类活动可通过多种途径、结合队员的生活实际来进行。它属于研究性学习的范畴。

一、选题

此类课题的内容应具有情趣性,尽量做到新颖、生动、丰富,充满诱惑力,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新精神;应具有适度性,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符合队员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能“以小见大”;应具有实践性,能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把知识与经验用于实践;应具有开放性,能为学生留下充分发挥个性和聪明才智的广阔空间。

二、实践

(一)研究课题的确立

根据队员实践生活操作的过程,选题的内容相当广泛。引导学生看生活中的四个角度。

1、贴近社区生活的研究。每个孩子都不是生活在一个空间中,他们虽然平时与社会接触不多,但他们总会与社会发生碰撞、矛盾和联系,因此贴近社区生活研究是比较实用的。如《门前的小树》。

2、关注个人生活中的“小事”。很多个人生活中的小事常常不被人关注,如果注意观察小事,队员们就会发现很多的问题发生在我们身边。例如《同学们的早餐》《做作业时如何注意坐姿与视力的关系》。

3、注意校园内的环境问题。这是队员们最容易想到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选题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也容易操作研究。例如“愿校园内鸟语花香”、“小学生吃零食现象调查”等。

4、发现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厂越办越多,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垃圾对生活的影响》、《学校周围的环境调查》。

从课题的初步确定到最后的课题成型,课题的可行性、前瞻性及研究价值,由师生共同参与的评审组对课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与论证。在这一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选好合适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计划的拟订

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或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先组织课题组,然后拟订研究计划。课题组多采用自由组合的方法,帮助队员弄清该围绕哪些问题展开讨论研究,研究这一课题需要搜集哪些资料,又该如何去获得必要的信息。一般来说,课题初步确定之后,再确定研究的范围。课题范围明确后,确定研究的中心、研究的突破口。为学生安排合适的课题,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制订好活动计划。如在研究“门前的小树为什么死了”这一课题时,先引导队员大胆地做出设想(包括目的、任务、范围、对象、时间、手段、方法、结果);其次,对周围小树的环境进行仔细地观察,再作分析,梳理,辅导老师与队员们共同研究,形成研究的计划。

在这一拟订研究的过程中,辅导员起“点拨”的作用,真正研究的主体是队员,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着分析问题、形成假设、独立判断的过程,感受并分享着独立研究与创新的乐趣。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这一环节的实施是整个课题研究的核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队员进行研究活动的开端。在这一过程中,辅导老师要根据队员的兴趣爱好、个性、心理特点分成若干小组,根据研究计划、分组开展研究。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团队精神,例如《垃圾对生活的影响》,是6人合作完成的,他们进行这样的分工:1人负责数据处理,3人负责采样测定,1人负责计划组织,1人负责撰稿。这样分工明确,计划周全,又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这过程中,辅导老师始终参与队员的每一个研究程序,并对队员的研究过程及时进行调控、指导,当有的小组遇到困难、挫折时给予诱导;当他们的研究处于绝路时给予帮助、启发,稳定情绪,从而保证每个小组基本上完成所肩负的任务。

(四)交流研讨,组织评价。

在这一过程中,指导他们畅所欲言,诉说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所做、所思、所感,尤其是就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挫折以及处理的方法、解决的策略等大胆地进行交流,让队员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分享并丰富各自的研究经验,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让队员进行思维碰撞,促进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发展。辅导员对研究中每一处智慧的火花,都给予及时鼓励,使他们经过自我的努力,充分体验研究、探索所带来的成功乐趣,从而积累起进一步展开研究的自信心,激发其积极研究的态度,成为研究活动的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最有效的方法是依靠他们的独立性来组织活动。”活动永远是少先队的生命。因此,我们组织各小队开展了评荐“研究之星”、编演“研究过程”、汇报“研究成果”等活动,并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交流展示,在展示中体现中队员参与研究活动的“三用”:用眼去视,用脑去思,用主身心去投入研究,从而让每个队员在成功的研究中不断进取、开拓、创新。

作为教师,应积极为队员创设学以致用的途径,以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极地感受、体验。

通过开展研究课题活动,我们深切地感悟到在学校这块园地中,我们只有给孩子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自主参考,积极实践、探索,他们才可能有更多的研究课题,才能获取更多的智慧、才能,更可贵地创新,更茁壮地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新槐路15号 邮编:21310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0502000040号